2025年05月01日 星期四
微光 余粮不多  吃饱再说(中国画) 家之光影 走在这条坚持的道路上 《红日》插曲中的小插曲 一停二看三通过
第22版:夜光杯 2023-12-04

走在这条坚持的道路上

丛歌

小时候的我,总能想出一百个招数逃避练书法。那时,老爸老妈会对我说:“我们不要你成名成家,只希望你能真正掌握一些技能。”我很烦这话,不过长大后,我觉得这话是个理,确实技多不压身,工作之余,能继续忙碌地学习,绝对好过刷手机。学什么呢?除了跟着两个孩子“回炉”数理化,同事还帮忙找到了我小时候跟的书法老师,再续师生缘。

那阵子,办公室掀起了书法热,我自诩有童子功。看到桌上有一本曾经临过的“九成宫”字帖,我迫不及待地拿过笔墨纸砚。但毕竟十来年没摸过毛笔了,我能记得运笔的一二三,笔却不听使唤。想来,我的书法童子功,还真是在不情不愿中练成的,尽管学生时代,我的字还不错,曾“承包”了出黑板报,各类书法比赛。但后来学业繁忙,我赶紧和书法就此别过……那天,和同事聊起了小时候的老师是书法名家毛节民,我问:“能想办法帮忙找到毛老师吗?”没过几天,我就如愿以偿,我的书法再深造也由此开始。

小时候是被爸妈“逼”着练书法,现在,我是自己真的想把字练好。我风雨无阻,几乎每周都坚持去上课。老师常对我说,书法是磨时间的艺术。我听懂了潜台词,回家得认真写作业。我给自己下了个“死命令”,尽量每天抽时间写三张作业,也就是108个字;完成21张作业后,才能去上课。书法不就是一门慢慢来的艺术嘛,真正的有所成,都是只能慢慢来的。时间花在哪里,收获也一定会在哪里。这七八年,我从楷书练到行书,后来又接触了隶书和篆书,临完了一本又一本字帖。我也终于敢在每年新春来临前,图个热闹,给朋友们写点春联。

前不久,我很认真地问老师,能不能教我篆刻。老师直言:“篆刻很辛苦,章至少得刻100方才会有点感觉……“难和苦我可不怕。但刚开始学,我确实遭遇了一道难题:磨石头。

前几日,刻“文采风流”章,我刻了三遍,在一块石头上反复刻了三遍,意味着被磨掉了两遍。第一次刻这四字,我把“采”的爪子头刻得太大了,拍了印花发给老师看。老师回复,修改的余地都没了,我只能磨了重起炉灶。这一磨就磨出个难题:我磨不平章面,第一次磨,就磨斜了,好一番横看竖看才磨平。

第二次动手,我学乖了,写完印稿,先发给老师看,印稿过关再刻。可对我这个篆刻小白而言,写是一回事,刻又是另一回事,刀不听我的话。刻完,把印花发给老师看,这次的评语是,字的宽度不对,且线条刻得太粗,依旧没有修整的余地。唉,那就只能继续磨了再刻。

夜深人静,我把砂纸放在玻璃板上,磨啊磨石头。可我不仅把章面磨斜了,还磨得四角略低,平放在玻璃板上的石头居然在晃,磨石头,就把我的脾气磨得精光。后来,还是在老师的帮助和再加工下,才搞定了“文采风流”印。学习书法篆刻需要每日精进,更需要耐心,磨平石头,磨平脾气,倒也是磨走了精进路上的绊脚石。

说起来,我的书法夜校不仅是坚持去老师那里学习,更是在每晚,待俩娃睡着后,坚持练习。我很喜欢小林的一幅漫画,“最好的贵人,就是拼命努力的自己。”前几天,我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老师也对我们一众家长说:“你们点滴努力的样子,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会日常模仿。”

功非一日之成,勤非一时之恒,那些非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技能,是我在“夜大”努力的目标,我也希望自己能一直坚持下去,在这条坚持的道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生活不会辜负一个一直在努力的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