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浦江学堂 倏忽十载育少年
第8版:特稿 2023-12-30

浦江学堂 倏忽十载育少年

鲍鹏山和浦江学堂的孩子们在一起

浦江学堂的孩子们上课时非常活跃

本报记者 姜燕

10年前,浦东图书馆的一间教室里悄然传出诵读《论语》的童声,语音、语调整齐而清脆,令闻者浸润其中,感受到国学之美。

这是学者鲍鹏山创办的青少年国学经典教育公益平台“浦江学堂”,也是他尝试不打破现行教育体制,将传统国学中的思想注入育人过程的开始,他和同行者们希望将中国古人流传下来的智慧长久地体现在浦江学堂的孩子们身上。

一 承自家传

鲍鹏山1963年出生在安徽六安一个小乡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后赴青海支边,先后在青海教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后调任上海开放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成年后的思考多来自少年时的熏陶。鲍鹏山说,最早使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并引发他对教育深入思考的是父亲。他在《父亲的家国》一文中写道:

我父亲少时读私塾,读《论语》《孟子》《千家诗》,几年的私塾教育,使他终生都像一个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情怀气质,常常民胞物与,感怀万端;有着读书人的思维方式,时时礼义廉耻,仁义道德;还有着天下家国的眼光……

这为他创办浦江学堂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在青海,随着对以先秦诸子著作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的深入,鲍鹏山越来越能感受到经典中的思想和智慧对于解除当代人精神困惑的价值。他决定走出大学校园,到小学里尝试让孩子们在应试教育之外,接受中国传统的人文教育。在西宁一所小学里,他开办了两个经典学习班,带着孩子们认真地学起了《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典籍。在20多年前的中国教育界,尤其在信息相对闭塞的西部,这件事非常稀奇。

来到上海开放大学后,鲍鹏山2009年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等,广为观众所熟知。走红后的鲍鹏山没有趁热度“出圈”,而是继续他文化和教育的梦想。经过多年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育尝试,他产生了创办一所继承中国古代教育优良传统,为青少年系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学堂的愿望。在当时的上海,已有不少家长意识到传统文化和经典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很希望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国学教育平台。他感到各方面时机成熟,在浦东图书馆原馆长张伟等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帮助下,终于成立了浦江学堂。

二 公益办学

鲍鹏山给浦江学堂定下的宗旨是“传承文化、培育人格、凝聚民族”。

他认为,教育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传承并发展人类的文化;二是传授并创新人类的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技术的实用价值无须证明,而前者却被忽略或遮蔽了。

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历了漫长的积淀和演进,形成了高度发达的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成熟、最先进的文化体系之一。中华大地上的青少年理应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使命,而这种传承在当下,是以传统文化中强烈的人文精神培育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浦江学堂主要教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六祖坛经》等7部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经典,教授这些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将来从事相关专业研究,而是让他们通过经典学习来提升人生修养,获得价值判断能力。

其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许多国学培训机构,其中多为商业化办学,收费不菲,有的还脱离现行教育体制,实施独立教学。鲍鹏山认为,现代教育是为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必须以自然、社会、人文诸学科知识教学为主要内容,不能脱离当下教育体制学习传统经典,所以要设计一套孩子们在学业之余系统学习国学的教学体系。

浦江学堂定位公益教育,创立了一种社会爱心人士无偿捐助或政府购买服务协助办学的方式。捐助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认捐一定数量的班级,每个班级的捐助时间一般为3年。比如,位于上海浦东图书馆的所有班级学费和教室均由浦东图书馆提供,位于安徽芜湖的峻兴班和德兴班,经费由爱心人士张健捐助,教室则由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提供,位于浦东新区周浦镇的所有班级的学费和教室均由周浦镇政府提供。

学生在学堂前3年的学费全免,后两年采取众筹形式,由班级家委会自行筹集班级的基本运行费用,主要用于教师的课酬、班主任津贴、教育资源建设等基本管理费用。10年来,不断有公司找上门来,希望通过一定市场化的运作,帮助学堂减轻办学经费上的压力,但都被坚决拒绝了。

三 学制严格

想进入浦江学堂学习的孩子和家长都要接受面试,在面试时都要被问到一个问题:能否坚持读满3年甚至更长时间?因为浦江学堂是系统教学,不支持中途插班学习,而中途退出就意味着浪费一个宝贵的学习名额。

浦江学堂的学制为:3+2+N,意思是3年加2年,再加N年。漫长的学制为的是持久而不断深入地学习。

前3年为“养正”阶段,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品行、思想和是非观念。之后进入2年的“培大”阶段,读的是进一步打开思想和视野的《道德经》《庄子》与《坛经》。在5年的时间里,浦江学堂的学生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前,将7部经典大部分能够背诵并有了一定理解,打下了扎实的传统文化根基。

2年级的孩子能否坚持在每个周末连上3节国学课,并且每天都背诵所学篇章,上传到微信群打卡?很多人在最初都会质疑学堂学习设计过于艰难。鲍鹏山认为,古代儿童7岁入学,基本方法是诵读《三字经》《百家姓》等识字,第二年就开始正式读经。现在的学习条件远超古代,小学二年级学生普遍有相当的识字能力,并具备较宽广的知识视野,有能力接受经典教育。而少时是记忆的黄金时期,不仅能够背诵大篇古文,更能使人终身受益。

毋庸讳言,给小朋友教授文字艰深、思想深奥的中国传统典籍,难度确实非常大。学堂选择了有相当专业素养和学术根基的文史哲专业毕业的博士生或优秀在读博士生,坚持凡不具备这一师资条件的地区一律不开班。鲍鹏山也根据自身独特的教学思想和丰富的知识积累,编写了7部经典的“导读”,不仅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压力,也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和教学质量。

在不断的教学经验交流中,学堂也总结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运用所学典籍在课堂上和家庭中展开讨论,激发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身边的事物,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学堂也组织了大量相关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如一年一度的曲阜祭孔、国学游学、小老师讲课比赛、国学故事大赛、辩论赛和才艺大赛等。

四 知行合一

3+2之后还加N的原因是,有一些孩子还想有更专业、更深入的学习,浦江学堂没有忽视这一需求,创造性地开设了1年制的“七书”研修班,为他们挑选老师,将7部经典梳理成15个专题,融会贯通地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类似项目还会不断开拓,所以称之为“N”。

“七书”研修阶段采取一对一导师制。每位学员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践知行合一,选择一个题目,运用学过的国学观点和智慧来分析社会现状。一个初一的孩子探讨了远游时代的孝道,在小区内访问了80多位老人,在网上发放了800多份问卷,讨论改革开放中要不要坚持传统的问题。为此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和书籍,包括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个孩子在论文中讨论了孔孟的生死观,父亲惊诧儿子选了这个大人都想不清楚的话题,最后看到他的论文中清晰地梳理了不同层次的观点和思考,大为感叹。孩子还说,以后要考哲学系,把这个问题继续研究下去。

已结业的3届七书研修班的学生论文均已由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正式结集出版,分别题为《春华秋实》《学以致用》与《知行合一》。

孩子们在浦江学堂中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特级教师、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说,很多浦江学堂的孩子来到五浦汇读书,他们的表现明显不一样,心态平和,处事谦恭,待人热情,学习认真,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

一个优秀的女孩原本可以竞争班长、学生会主席,她却报了心理委员的职务。她回应妈妈的疑惑时说,同学中间心理健康有问题的不少,她想帮大家。妈妈觉得,孩子成熟了,不看重名利,而想到的是人文关怀,是多年学习经典产生的效应。

浦江学堂曾于2022年4月对克、明、峻、德、知五个年级25个班353名学生开展了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孩子们普遍反映浦江学堂的学习对他们起到了知史、明理、启智和励志的作用。

而对400名家长和138名中小学教师展开的调查在一点上惊人地相似,他们一致认为浦江学堂的学习使孩子有了比较正确的价值观,这是让学堂最欣慰的结果。

五 走入校园

10年里,浦江学堂先后培育过9900多个孩子,其中在读学生5000多个。开设了130个班,其中上海100个,外地30个。浦江学堂没有做过广告,但一开放招生通道,几分钟就爆满。去年,有182个孩子的家长因为没报上名,拉群自筹资金,感动了浦江学堂,决定加办一个班。

浦江学堂有个精干高效管理团队,他们人手不多,终日满负荷运转,承担开班、协调、踩点等大量工作,周末去郊区看班,往往单程就要两个多小时。尽管又忙又累,但是想到能多培养一批“小君子”,多一些孩子受到国学的熏陶,他们觉得很值得。老师们的投入也是有目共睹,有的老师周末要驾车在几条高速上切换,从一个教学点赶往另一个教学点。有统计,教学生们礼仪的老师10年跑了112个班。

在浦江学堂这个高度开放的公益平台上,聚集了学堂创办人、政府官员、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专家学者、学生、教师、家长和传统文化爱好者等不同身份的人,每个人都是公益教育的受益者,也是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共同营造和谐温暖的育人氛围,使浦江学堂培育人格的教育理想更切实可行。

浦江学堂已经从社会办学走入社区、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也进一步向长三角扩展。

上海闵行康城小区的家长自发组成家长共读营,与孩子共同学习经典,这一举动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已成为社区的文明行动。青浦区把浦江学堂作为修身立德、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广,全区11个街镇全覆盖。浦东新区老港镇连续几年把浦江学堂的建设发展列入党代会报告。

上海市特级校长、闵行区罗阳中学校长查建生将浦江学堂引入公立学校,他认为,校外的培训机构是有意识的家长和孩子去学的,而公立学校开设国学课,是让缺乏经典阅读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去读。读书才能打开人的社会之门。10年来,浦江学堂已经进入全市30多所中小学。

领科国际学校上海校区校长梁洵安从事国际教育工作30年,他给学校提出的最新的办学使命是“家国天下,无问西东”。在寻求价值观的教育中,他发现了浦江学堂,而浦江学堂也已有过数次走入国际学校的经验,双方一拍即合。

曾经在国际学校引入浦江学堂的松江赫德双语学校负责人朱文君曾经这样说:要让学生知道中国的根,记住中国的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