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爱达·魔都号”正式开启商业首航,这也意味着我国造船业在LNG船和国产航母之后,摘下造船工业的第三颗“皇冠上的明珠”,成为唯一集齐这三颗“明珠”的国家。业内人士呼吁,高质量的出游体验,也需要消费者对邮轮产品的深刻理解、深度参与。
对运营服务充满信心
“爱达·魔都号”的船上团队由国际化班底组成,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名船员。“爱达·魔都号”船长潘尼克(Niklas Peterstam)来自瑞典航海世家,具有丰富的航海经验。潘尼克说,前期的两次海上试航让他非常满意。他拥有25年邮轮船长经验,“爱达·魔都号”的技术先进、质量过硬令他大为赞叹。“我对正式运营充满信心。”
三副丁文轩毕业于集美大学,曾在“鼓浪屿号”邮轮工作过。“鼓浪屿”号也是本土邮轮品牌,是一艘7万吨级邮轮,载客1880人。如今,丁文轩工作的“爱达·魔都号”总吨位13.55万吨,拥有2125间豪华客房和套房,满载可容纳5246名宾客。“我正在积极向船长、大副和二副学习,他们驾驶国际邮轮的经验非常丰富,我们交流起来也很顺畅。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船长,驾驶国产大邮轮乘风破浪!”
造船收获科创成果
过去,我国在邮轮经济链条中只占“消费”一个环节。2019年10月,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开工点火,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2023年11月,“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运营准备工作启动。昨天,该邮轮顺利开启商业运营。
作为目前全球最复杂的单体机电产品,大型邮轮由于结构的特殊性、系统的多样性、工艺的复杂性、设计建造的艰巨性、供应链协同的全球性,其建造长期以来被欧洲少数几家船厂垄断。国产大型邮轮建造过程中,先后攻克了重量控制、减振降噪、安全返港等贯穿邮轮全生命周期的多项核心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
优化体验需价值共创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孙晓东认为,中国邮轮业起步于港口接待和旅游服务,超短时间进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爱达·魔都号”是我国打通邮轮制造和邮轮运营环节的关键手笔,是我国嵌入邮轮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标志。
孙晓东提出,邮轮体验是一种价值共创过程,并非邮轮公司在餐饮、住宿、娱乐、运动、活动、服务等维度“一厢情愿”的简单供给,而是在同一个服务场景内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参与的价值共创过程,邮轮公司、旅行社、游客都是参与者。
虽然我国邮轮业经历了10余年快速发展,实现了自主建造和自主运营,但在消费者需求捕捉、设施和服务配备、船上运营管理等方面,仍需要时间去磨合和优化。邮轮公司是服务场所建构者,除了要提供适合游客的餐饮、住宿、娱乐、活动等核心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外,还需特别关注餐厅、上下船、安全演练、船上活动等人员密集场所、空间、流程的管理,避免出现拥挤、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
高质量的出游体验,还需要消费者对邮轮产品的深刻理解、深度参与。比如,在餐厅就餐、上下船、观看演出、参与活动、使用设施时需遵循“按时按批”“预约排队”等规则,在邮轮上要遵循安全演练、公共卫生管理、着装惯例等要求。对于游客来说,慢下来、主动参与、深度体验才能真正体会邮轮旅游的价值所在。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