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口腔健康与不良妊娠结局,目前虽无研究提示有必然联系,但若未得到及时诊治,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等致龋菌会影响婴儿的口腔健康。
妊娠期由于孕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下降等改变,导致口腔内环境的变化,出现口腔内pH值降低,牙龈毛细血管扩张、淤血,炎症细胞和液体的渗出,使牙龈组织对口腔细菌的敏感性增加,对牙釉质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增加了妊娠期患龋的风险。牙龈炎、牙周炎、龋齿、妊娠性龈瘤等妊娠期常见的口腔疾病,容易引起孕妇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牙菌斑是妊娠期牙周病的常见病因。建议孕妇餐后及孕吐后用温水、小苏打溶液漱口,清除食物残渣,改善口腔的酸性微环境。
妊娠期口腔疾病对母胎均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对母体的影响是增加了非口腔系统的患病风险,因为牙周病与其他系统疾病存在相关性,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感染、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另一方面对胎儿的影响,包括早产、胎膜早破等,还会影响后代的口腔健康。
治疗时机按照孕期有所不同。妊娠早期和晚期只接受紧急牙科治疗,避免选择牙科手术。妊娠中期(孕14~28周)是口腔疾病治疗和择期手术的最佳时机。药物方面需严格按照妊娠期安全用药指南执行。另外,孕妇在佩戴铅防护裙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口腔X线检查。
要知道乳牙胚从胚胎第6~8周开始形成,恒牙胚在第20周开始形成,母体若缺乏蛋白质、维生素D或矿物质钙、磷等,会直接影响胎儿的牙发育,导致牙釉质或牙本质结构异常,因此,孕妇应合理饮食,及时补充营养物质。
备孕期,特别是妊娠前6个月左右,应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处理已存在的口腔问题,并定期咨询口腔专科医师,切勿盲目治疗或自行服药。张茜(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