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阳光
最近,我结识了小区旁的复兴实验小学叶、樊和代三位美术老师,中间牵线人是区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员赵培红老师。赵老师希望我能在这个学校开展学生漫画活动以及学生漫画教学方面,多给予些关心指导。校园讲台情结难舍,而漫画又是我喜爱的专长,所以,也就欣然答应了。
见面后,我们相互加了微信有了交往。小樊老师热情地建了一个群,将群名写为“阳光指导小组”。我看了笑着即刻回复:“喔唷,迭个群名改一改,有点吃勿消……”她随即改为“董老师指导小组”。我说:“哈哈,小樊老师,不要说指导,还是随意一点好。我已经退休多年,你们是时代的精英,我们应该相互学习的。”于是樊老师说让我来改。我想,群名虽然只是个符号,但如能有点文化含义更有意思,于是回复道:“我想把我们四人的姓或名,融入一句古诗作为群名,但感觉即使用谐音也有点难度。”代老师接话:“这个难度确实有点大。我们四个人的名字毫无关联。”我说,试试,希望有点文学性的小趣味。
当天晚上,我静下心来,将四人的名字写在纸上,叶青、樊怡雯、代方方、董阳光……然后用排列组合的方法,翻来覆去对接联想,希望能出现一个成语或古诗的雏形框架。拼啊拼,突然,出现了三个字——青黛光!噢,来了!古诗!李白写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其中有一句是“影落明湖青黛光”!我一下精神振奋起来,其中三人有了,但还少一位樊老师!再一想,哈哈,可将樊老师名字中的“怡”字,替换诗句中的“落”字,这样虽动了原文,但既能实现初衷趣味的设想,同时又可保持诗意基本不变。发出后,代老师说:“我们的群名立刻文艺起来了”,旋即将群名改为“影怡明湖青黛光”。引来一片捧场声。我忙说:“文字游戏而已,应该谢谢李白老师!”
一个月来,我们这个“网络教研组”,随时探讨交流,忘年交还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