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梅花迎春 “舌尖”上的家教 故乡年 荡秋千 四川北路的三八饭店 良渚玉琮
第8版:夜光杯 2024-02-14

“舌尖”上的家教

伦丰和

前段时间,原本抱怨在悉尼的外孙快成“小香蕉人”的老张,突然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小鬼假期来上海过春节啦!”原因很直白:他做梦都想吃到浓油赤酱的上海菜。

孩子判若两人的变化,源于老张去年的一桌菜。那时老张满怀欣喜地探望外孙,结果因语言、饮食、习惯上的隔阂,祖孙还是坐不到一起。在遗憾地返回上海前,老张为了答谢女儿家的款待,烹制了外婆红烧肉、四喜烤麸、面拖梭子蟹、春卷、“全家福”等拿手菜。没想到,吃惯了洋餐的外孙,竟一尝而不可收,频频竖起大拇指。饭后祖孙两人的熊抱,定格在女儿的手机里。

舌尖上的神奇化解了许多语言说教的短板,让“小香蕉人”归心如箭。老张临行前的拿手菜,不但让外孙贴近了外公,也像磁石那样吸引外孙回中国。

老张外孙这件事给笔者许多思考,我们的第三代,不管他们身处何方,都应牢记自己的“根”在何方。

因此舌尖的家教必须尽快地提到议事日程,但不能靠枯燥的说教和僵硬的宣传,而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引导,要重视中国美食趣味性和故事性的发掘。去杭州吃东坡肉,就要讲苏东坡在杭州为官的一段佳话,端午吃粽子就讲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那安徽臭鳜鱼、北京的宫廷菜、四川“麻婆豆腐”、福州“佛跳墙”等,都有故事可讲。中国有八大菜系,美食故事、趣闻更是层出不穷,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让舌尖上的美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再下一代,在传递美食文化的同时,也传递家国情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