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9日 星期一
以箔为墨画龙  体验非遗浪漫 来蟠龙天地“逛吃”沉浸式感受江南庙会 上海口岸进出口连续三年超10万亿元 在“无声世界”里勇敢逐梦
第2版:上海 2024-02-16
“熊爪洞”里递出诚意满满的咖啡,她和小伙伴们靠实力“说话”

在“无声世界”里勇敢逐梦

莹莹展示刚做好的咖啡 季晟祯 摄

春节假期,北外滩滨江人流如织。步行到北外滩滨江驿站,在靠近步道一侧会看见一堵熟悉的纯灰色墙,上面有一个不规则的洞,表明了这家店的身份——熊爪咖啡。这家门店的咖啡师全是听障人士。

下午2时许,阳光明媚。自助扫码点单后不久,一只毛茸茸的熊爪“出没”,为记者递上咖啡,热情“比耶”。这只熊爪背后的主人正是该店负责人莹莹。通过手写板,她告诉记者门店的“春节战绩”:天气好时,日出单量超过200杯。镜片背后,她的笑眼弯弯。

心语

2017年,因为对咖啡拉花的兴趣和热爱,我走上了咖啡师之路。2019年获得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大赛咖啡冲调项目第一名,那真是喜从天降。之后找咖啡师工作接连碰壁,好在遇见了“HINICHIJOU熊爪咖啡”。

2020年,第一家熊爪咖啡店在永康路正式营业,我成为了1号咖啡师。早前面试时,永康店还在装修,墙洞模样已初具雏形,当我得知一杯杯咖啡会由一只毛茸茸的熊爪传递,很是新奇。这样的经营方式也打消了我的顾虑——无需与人交流,安心做咖啡即可。只是,永康路遍布咖啡店,齐聚圈中“大佬”,“熊爪咖啡”会有顾客光顾吗?我真的能行吗?

始料未及的是,开业不久,我们这家不起眼的小店“火出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慕名前来“打卡”,在“熊爪洞”外排起长龙,里三层外三层。我长那么大第一次见如此“阵仗”,既兴奋又忐忑。

说起来,我也算妥妥地跨界转行:2008年大学毕业,一直从事设计工作,后来从设计领域投身到咖啡行业。起初,父母无法理解我的选择,认为当咖啡师“不务正业”。随着时间推移,当看见我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还成为咖啡店的“台柱”时,他们也由此改观。后来逢人就介绍:“阿拉女儿做咖啡老厉害的,还拿过冠军呢!”

今年是我与咖啡相伴的第四个年头,从“熊爪洞”到开放式空间,我也褪去了“社恐”,从咖啡师成为连锁公益咖啡的管理者。眼下除了负责北外滩店和万象店外,还专注于咖啡研发,把更多精力放在“带徒弟”上了。不少“徒弟”都是听障者,我在教学上不会因此“放水”,反而会更“挑剔”,因为“熊爪”托出的不是噱头,而是实打实的诚意和专业。我时常给伙伴们打气,“只要用心努力,一定可以!”我们无声,但总有力量,虽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但从不妨碍成为优秀专业的咖啡人,完全能靠实力“说话”。在我耐心的指导下,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大家的咖啡制作技能越来越娴熟,研磨、注入热水、冲泡、拉花,小小咖啡杯在手上翻出了各种花样。令我颇为自豪的是,经过培训,很多人从什么也不会的“小白”,进阶成门店不可或缺的“熟手”。更有甚者,外出参加咖啡比赛还拿到了前三的好成绩。

成为一名咖啡培训师后,我最感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听障求职者纷至沓来,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也为残障人士创造了更多可能,为我们打造了“无障碍”的工作空间。

我们店名中的HINICHIJOU——意思是“非日常”。其中想表达的是残障人士绝非“不正常”,只是“不日常”,我始终相信,只要多花一点时间,多几分耐心,学会理解、认同与尊重,就可以帮助更多的小伙伴融入社会,体现自己的价值。

新愿

新的一年,我会不断尝试钻研,提升咖啡技艺,希望带领我的伙伴们做出更多更好的咖啡,愿我们共同开启的事业蒸蒸日上。愿更多听障人士能和我一样,在新年跨出“心墙”,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开心拥抱即将到来的春天。

本报记者 季晟祯 采访实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