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中兴
早年读大学时,一天,走在校园里,迎面而来的一个老同志忽然把我叫住:你是本校的学生吗?我点头说是。“哪个系的?”我如实相告。老同志着灰色中山装,风纪扣扣得严严的,态度很严肃。“你在外面见到自己的老子也不打一个招呼吗?”这声责备完全出乎我意料,我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心里却想,我不知道你是谁,怎么打招呼?
事后向高年级同学打听,同学说你这是撞到枪口上了,这个老同志(实际不过四十来岁)是学校一位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训人不打草稿。我庆幸,他还没有问我的名字。谁知,他没有忘记这件事,在一次全校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上,他总结发言时说,在路上学生遇到老师像陌生人一样,大学生应该懂文明礼貌。其实,这位领导在礼堂给全校学生做过报告,按理,我们应该认得他,只是没往心里去。
我也吃一堑,长一智。不再埋头走路,要抬头看看前方,嘱咐自己对老师对长者要尊重要有礼貌。很快赢得了赞许,说我对人主动热情。这位领导的批评,也许尖刻了点,但还是产生了积极作用。
毕业后留校工作,和这位领导有了工作关系,慢慢熟悉起来。他并不是经常训人,他看不顺眼的事,会当场开销,你做得好的事,他也不吝大会小会表扬。我还应邀到这位领导家里做客了几次。
交谈中,他又提起当年对我的批评。“你以为我是计较你对我个人没礼貌、不尊重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孔老夫子的教诲,我称不上是君子,但也不是小人。你不知道我,没关系,我可以不生气。我是对事不对人,我是针对一种现象。类似现象我碰到不止一次。一天我带孩子去人民公园看菊花展,一群戴本校校徽的大学生谈笑着走过我面前,我正要跟他们聊几句,他们像没看见我这个人一样,径直走过去。我戴着红校徽,他们是认得我的,我几天前才给他们做过报告。真想当场说他们几句,那就太煞风景了。还有老师向我反映,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既不举手,也不站起来,这还有礼貌吗?这是一种不好的校风,我要改变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现象。我的用心,你能理解的吧?”
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还刻印在我的脑子里。如今的风向如何?我把这事说给比我小了几岁的友人听,他说,现在谁还把这当个事啊,我凭啥要给你打招呼,你是谁啊,我爱理不理不行吗?有人在公交车上看到上了年纪的老师站在前面,也不起身让个座,还转脸装作没看见呢! 我说也不都是这样,我这个老人很幸运,几次上车,都遇到有人给我让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