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化转型到人工智能,从营商环境到“大城养老”,每回答一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上海市委主委邵志清都能侃侃而谈,逻辑清晰,思维缜密。
拥有全国政协委员与党派成员的双重身份,邵志清注重履职与工作的有机结合,“我在政府部门工作过,信息化是一个横切面,像水一样要渗透到各个环节,赋能各个行业。”因此,他深耕多个领域,兼顾宽度与深度,“如果只有宽度,没有深度,就成了‘万金油’,做不深、做不专、做不透。”
同时,邵志清认为,全国政协委员的站位要高,切口要小。履职过程中要把握好持续变化的新趋势,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新建议。为此,邵志清还在不断学习新知识。同时,他强调,全国政协委员不能独自埋头苦干,与外部的资源整合很重要,“我们要调研,但不能人云亦云,要经过消化理解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尽管担任过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对于邵志清仍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适应新身份。”在邵志清看来,人大是权力机关,政协是协商机构,无论是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都要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邵志清注重在提案的质量方面精益求精,“去年,我提交了3件提案,就构建国家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国家统一的数字信任体系和建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出建议,经审查后全部立案。”
作为信息领域的专家,邵志清尤为关注数字化转型的相关议题。他提出,在数字经济时代,核心要素是数据,上海要在该方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今年,我将延续去年的提案,继续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建言献策。”
为了能够更好地履职,邵志清不仅积极参加培训打好基础,还结合自身党派工作,作为组织者、管理者开展调研。“我是致公党界别的,与侨相关,因此非常关注我们如何在新时代能更好地服务于侨界的发展。”他的调研以“凝聚侨心,发挥侨力”为着眼点,涉及两个方面,既有如何与海外侨团深度合作,还包括海归青年企业家如何在国内更好地发展。
对于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邵志清的建言重点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上。其中,他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充满期待,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数字化给我们带来的重大的机遇,需要新要素——数据要素作为支撑,更需要新的机会走出去。”本报见习记者 陈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