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第2/15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4-03-05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经济趋势:回升向好长期向好 没有变也不会变

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只要我们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一定能战胜困难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

政策取向:稳中求进 以进促稳 先立后破

■ 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

■ 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 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过去一年

过去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

■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

■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

■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数读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

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

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

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

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二〇二四政府工作十大任务

1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

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2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 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

大力发展数字教育

■ 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

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

■ 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

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

3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

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

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

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

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4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

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

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

■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

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出台公平竞争审查行政法规

专项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突出问题

■ 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

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区

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

深化电力、油气、铁路和综合运输体系等改革

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

5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

■ 推动外贸质升量稳

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优化跨境结算、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

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

积极扩大优质产品进口

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出台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政策

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等重大展会

■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

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

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

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6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 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

完善重大风险处置统筹协调机制

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

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

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

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 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健全金融监管体制

■ 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完善粮食生产收储加工体系

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

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

提高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

7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

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

扩大油料生产,稳定畜牧业、渔业生产能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 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

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

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

8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

■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 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抓好标志性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

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9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 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组织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

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

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

10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

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

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着眼推进分级诊疗,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

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

■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

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

■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

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做好2024年奥运会、残奥会备战参赛工作

■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严格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