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压畦春露菜花黄 “人机关系” “泰昌”往事 石林之美 茔冢前头万木春 瓷话 想起老艺术家们
第8版:夜光杯 2024-04-04

想起老艺术家们

汪正煜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有一批老艺术家,他们的艺品和人品,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形容也不为过。

1961年,北京人艺来沪,我仰慕已久,尽管那时我只是个贫寒的学子,也决心要一睹风采。

有一天,在开场铃将响起时,我终于以三毛钱买到一张退票。沿壁摸黑在中排边座坐下,怀着忐忑和欣喜观看。绛紫色大幕徐徐拉开,朱琳出演蔡文姬。开幕表现的是文姬归汉前与儿女离别之痛和与左贤王夫妻之情,一开场就令人潸然。归汉途中,怀辞亲和回乡之悲喜,蔡文姬将半生飘零经历和感受写成琴歌《胡笳十八拍》。台上演员抚着焦尾琴,确实唱起了此名曲。听着看着,我感叹无尽。后来才知道,为了演唱《胡笳十八拍》,朱琳曾专门拜古琴师傅为师,跟着花旦、小生、青衣,学走台步。一个演员,不刻苦学习,把人物精气神融入骨髓,岂能感动观众!

看戏时,最惊叹的是演员的台词功力。吐音咬字,清晰明亮,犹如珠玑,抑扬顿挫,听他们的声音就是艺术享受。蓝天野演的董祀和蔡文姬有很长对话,不急不缓。刚见面时,文姬说“还是按幼时的习惯称我为大姐吧”,董祀答“是,文姬……”此刻停了两秒,再说“大姐……”为何停顿?仰慕,关爱,尊重……内涵无穷,让观众去想吧。

曹操的戏从第四幕开始。扮演者刁光覃,其艺术声望如雷贯耳。他外貌并非虎背熊腰,气质上却演出一代豪杰的英姿。“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看了其表演,只觉,他就是曹操。后来看过其他人的表演,也和“曹操”一起演过戏,但至今以刁光覃为第一。《胆剑篇》中他演勾践,“勾践你忘了会稽之耻了吗?没有忘记!”“一时的强弱在于力,千古的胜负在于理”,那气吞山河琅琅之音依然回响耳畔。

于是之,剧院顶梁柱。他的《龙须沟》只在录像中看过,而《茶馆》来沪演出时,一票难求。那时我已工作,在寒风凛冽中排队,总算买到票。戏里无任何说教,看后观众都会憎恶万恶的旧社会。剧中演人贩子“刘麻子”“小刘麻子”的,是文化部领导英若诚;演侦缉队特务的,是大明星林连昆。小角色,一点戏,却演出坏到骨子的里大坏蛋。演员,真正的演员!

老艺术家们的情操及高尚人品值得后辈学习。蓝天野是中共地下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贞的爱情就是一辈子追求。北京人艺老一辈中有十几对演员夫妇终身相守。刁光覃仙逝后,朱琳为了怀念老伴,在《甲子园》里设计了句台词:“哎,你们看,火葬场怎么还排队呀。老伴儿唉,你别急,我穿上小牛皮鞋好来陪你。”此事让许多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那年,我看《伊索》,是五毛钱买的退票,坐在前排,吕齐(饰伊索)和方琯德(饰奴隶主克桑)表演看得清清楚楚。懂了,何谓“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至今还能背诵“狐狸与葡萄”和关于“舌头”的两大段台词。也许老艺术家们没有料到,他们给予我们的影响有多巨大。

近闻黄宗洛老伴尚梦初刚走,她是演蔡文姬女儿的,也许到天堂和朱琳再演《蔡文姬》了。是的,他们的艺术形象永存,他们的风采永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