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宾善
在南京西路、陕西北路转弯角上,有一家五开间的大型食品商店,那正是我首次踏上工作岗位的泰昌食品商店(以下简称泰昌)。上世纪60年代初,上海全市招收了两万余名高中毕业生为会计练习生,我就是其中之一,被分配到泰昌财会当会计练习生。那一年我18岁。
泰昌开张于上海解放前,那时称泰昌食品公司。附近外国侨民较多,因此在服务外侨上很有特色。延至公私合营后,仍“洋气”十足。比如,顾客在泰昌能买到在一般食品商店很难见到的洋酒、老酸奶和现磨的咖啡。糖酒柜台上,白兰地、威士忌、朗姆等洋酒琳琅满目,让我开了眼界。在60年代,对大多数人而言,喝鲜牛奶还是件奢侈的事,更别提老酸奶了,但顾客却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泰昌买了老酸奶堂吃。还可以买了咖啡豆现磨,在当时整个静安区,除了泰昌再无第二家。
泰昌附近还有很多食品商店。隔着一条陕西北路的平安大楼,曾是这一带的著名地标,底层就是平安电影院(现已拆除)。电影院售票室隔壁有一个食品小卖部,“文革”期间一度由泰昌代管。小卖部唯一的营业员陈师傅,是一个老宁波,宁波闲话“石骨铁硬”。我每天要去那里收取营业款,所以和他混得很熟。他很会做生意,虽说小卖部只有三四个平方米,但“螺蛳壳里做道场”,品种齐全,应有尽有。他包的小三角包,五分或是一角一包,包得又快又好。观众无论男女老少,进场前都要在他那里买上一两样零食,所以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平安电影院出来往左拐,有一家叫同泰的食品商店,和平安电影院的小卖部一样,也曾由泰昌代管。虽然它就在斜对面,但由于冬天不见太阳,夏天烈日直照,因此顾客较少。同泰也是老店了,老板姓陈,公私合营后被安排在泰昌糖酒柜做营业员,得闲的时候常和我说起一些往事。当然,今非昔比,但有别于泰昌的人头攒动,到同泰去不必挤来轧去,可以从从容容挑选。
从花园公寓拐出弄堂口,就是南京西路,这是我担任财会后一天两次的必走之路,每天下午和晚上都要跑南京西路999号的工商银行。说来也巧,作家程乃珊那时正居住在隔开一条南京西路、与泰昌遥遥相对的一个名叫花园公寓的高档住宅里。当我踽踽而行的时候,我哪里会想到,未来的一个著名的女作家,也不时地走在相同的马路上。或许很多次,我与逛街的她正擦肩而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