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沪郊大地已是一派抢抓农时、春耕备耕的忙碌景象。
乡村是超大城市的稀缺资源。如何在上海有限的耕地中,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持续提升城市韧性?近年来,科技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嘉定 无人农场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插秧机、自走式打药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开展无人化改造,依托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农机可以在田间按规划路径有序作业
崇明 智慧羊场
识别每一头羊,将它的健康数据上传到后台——“羊脸识别”本质是对羊群行为的图形识别,2.0版本将实时监测它们的体温、运动轨迹、行走步数等,通过数据分析,提前了解羊是否“亚健康”
金山 科技品牌
“稻+玉米+菜”高效轮作——特早熟节水抗旱稻“八月香”在8月就能完成收割,抢出的时间刚好可以多种一茬短生育期的鲜食玉米或是两茬速生菜。这里的稻、玉米与生菜,都是上海农业科技品牌的“代表作”
>>>详见第2版 本报记者 杨洁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