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春日纸上山水游
第8版:夜上海 2024-04-07

春日纸上山水游

◆ 徐佳和

意无涯

“山水”不仅具备美学特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表达形式,现代与传统对待风景不同的态度,体现着不同的文化范式。而将风景映射入艺术家的创作中,则与其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感受息息相关。春天,可以纵情山水,也可以纵情于心中的山水。

申之魅

暖雨晴风初破冻,山水间泛起的绿意,像是在召唤人们去远行,去徜徉,去拥抱一身的春风杏花雨。艺术家们的春天在画笔下,在纸上,在展厅里,春色已经如许之深。

当代的山水

“山水”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延续着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鉴赏,传承着历史文化的精髓。久事美术馆最新展览以“山水游”为主题,深入探讨中国传统中“山水”以及与“山水”相关的“游”在当代艺术中的继承和转化,并在多媒介和跨媒介中展示“游”的多种可能。展览有余友涵、曹晓阳、游东醌、杨奇瑞、金江波等12位国内知名当代艺术家的37组作品,以国际化和多元视角,通过绘画、摄影、影像和装置等形式,为观众带来一次充满启发和思考的艺术之旅。

这些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以“山水”为载体,秉承“游历于山水之间”的创作理念,运用各种材料和媒介,细致描绘出各自心中的山水世界。这些作品不仅延续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鉴赏,更融入了现代社会的思考与感悟。12位参展艺术家在借鉴传统艺术的精神内核的同时,结合现代艺术的多元表达手法,创作出了一系列既具有时代感又充满哲学思考的艺术作品。观众在摄影、绘画、影像组成的“当代山水”中感受到“入世”的激情与“出世”的宁静交织在一起的文化思考与艺术魅力。艺术家们希望通过作品表达其对社会的关注,同时也追求着个人的精神自由与艺术创新。山水不是单纯的墨色,也不是纸上凝固之物,而是当代符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其作品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现实状况与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为现代生活方式提供了视觉与精神上的慰藉,与观众共同探寻自然、精神世界与传统文化的奥秘,同时在观展过程中激发对艺术与现实生活关系的深入思考,享受一段平和的艺术之旅。

心中的山水

石头和大海能够谈些什么?月光和宝石的话语有谁聆听?石至莹在余德耀美术馆进行的个展“东方故事集”由六个故事组成:“线条的故事”“色形的故事”“重量的故事”“物性的故事”“玻璃球游戏”和“化城喻”,艺术家与观众一起阅读海浪,感受有重量的轻盈。

无论是早期作品中以单色笔触描绘的海、沙、草,或是近期创作中色彩更加丰富的石头、造像、山水等题材,石至莹都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以精练的语言描绘物形,表现物性。艺术家研究一根线条为何是这样柔和地弯下来。线条摆脱了书本和教条,开始拥有了自我的意识,线条不再仅仅是画面中的构成,线条也可以是形式,表达出水的状态,同时又是石至莹的手和身体的一种轨迹。线条既是线条本身,也带着艺术家的感知指认世界。

大沪联合艺术空间进行的“序章——莎士比亚的梦境”展览上,三位当代女性艺术家以三种不同的艺术媒介和风格,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不断挑战自我,绘制出生命的绚烂篇章。

花花作为一名素人画家,曾是诗人、得奖儿童文学作家、图书出版者和经销员,她的作品跨越了年龄的界限,是现实与幻想的交织,她称之为“挪用艺术史”。作品里可爱的人物、鸟、青蛙、熊猫、井、蘑菇、花卉等物体不是她想象出来的,而是画画时呈现在她眼前的世界,花花只是把它们画下来而已。它们是对艺术史、个人经历、记忆和梦想的混合参考、举例和再次诠释。她的画作伴随着自撰的诗歌,将文字与视觉艺术融合,使得情感的传达更加深邃。屠娟是上海的陶瓷/玻璃艺术家,凭借对材料的精湛掌握和雕塑基础,创作出气势恢宏的艺术品。她的《山脉系列》通过玻璃捕捉自然景观的壮丽,而《虫洞系列》则探索时间与空间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微观宇宙,《爆炸中的融合》和《珐翠梦镜》系列,通过材料的冲突与和谐,反映了历史与当代精神的交织,展现了对自由灵性的追求。李雪通过对纸张材质的深入探索和烙铁烧纸技术,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她的艺术特色在于对纸张可塑性的挖掘,以及对脆弱性的哲学思考。

行有迹

  山水游

  时间:4月3日—6月2日

  地点:久事美术馆(中山东一路27号6楼)

  东方故事集

  时间:3月22日—6月16日

  地点:余德耀美术馆(青浦区蟠鼎路123弄8号)

  序章 |女性艺术家三人展

  时间:4月6日—21日

  地点:大沪联合艺术空间(茂名南路1号二楼)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