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迷为周冠宇加油
观众在本报展位体验元宇宙VR 本版图片记者 李铭珅 摄
车迷在模拟器上体验F1电竞的乐趣
“五盏红灯熄灭,冲刺赛,起跑了!”今天上午11时,2024F1中国大奖赛的第一道“正餐”——冲刺赛“上桌”,标志着这场速度的盛宴,开始进入高潮部分。
所有赛车冲出发车格的瞬间,几位特殊的朋友格外激动,即便一周前,他们在参加F1中国大奖赛主题展时已经预料到赛事的精彩和观众的热情,但现场目睹的感觉更深。从2004到2024,他们与F1中国大奖赛一同成长,见证这项运动在中国的落地、成长与发展。
特别的拥抱
从2004年开始,每一届F1中国大奖赛期间,冯奇都是忙碌的。这位F1裁判需要坐在赛事监控室,和同仁一起对车手和赛车在比赛中的各种行为,给出准确的判罚。过去5年的节奏,让他有些不适应。“好在今年中国大奖赛回来了,熟悉的感觉也回来了。”冯奇笑着说。过去20年里,他作为裁判见证过许多F1中国大奖赛的经典时刻,不过让他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赛后的一个拥抱。
自从担任F1裁判开始,冯奇听得最多的就是羡慕的声音,“能够与世界上的顶尖运动亲密接触,确实很幸运,但这个工作也有鲜为人知的辛苦和压力”。他清楚地记得,2005年第二届F1中国大奖赛时,裁判组面对的一次意外情况。
那届赛事的第18圈,赛道边突然挥起黄旗,随后安全车出动。然而当时赛道上并没有发生比较明显的事故,一圈之后现场的媒体和观众才了解到原委:蒙托亚的赛车在过路肩时,带起了一个下水道的窨井盖。赛场上,众车手在安全车带领下继续比赛,场外的应急控制室内,早已因此忙成一片。冯奇记得,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他们便启动应急预案兵分多路,一组人赶紧去检查赛场内是否还存在可能发生类似事件的窨井盖,另一组人组织工作人员对事故地段进行紧急处理,还有一组工作人员负责和国际汽联方面沟通。“为了确保赛事的安全,许多工作人员在处理事故路段时,索性脱下手套以求能更加迅速高效地让赛道恢复,窨井盖的重量不轻,在检查、移动和搬运过程中,不少人的手都受了伤,出了血,但没有人有一句怨言。”
与此同时,国际汽联的办公室内,正上演一场关键的博弈——窨井盖事件后,比赛究竟能不能继续?国际汽联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裁判组的负责人。“当时我在旁边听得冷汗直冒,因为在F1的世界里,出示红旗非同小可,那意味着不少车手的努力和期待都会化为泡影。”冯奇回忆,在得到其他两组工作人员的情况汇报后,裁判组顶着巨大的压力向国际汽联保证,比赛能够安全有序地继续进行。当阿隆索驾驶雷诺赛车,顺利跑完第56圈,第一个迎来格子旗时,应急控制室内的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国际汽联的官员走进来,给裁判组负责人一个大大的、特别用力的拥抱,并竖起大拇指。”冯奇满脸骄傲地说,“我们给中国裁判正名了。”
特别的寄托
今年的F1中国大奖赛期间,2024上海虚拟体育F1电竞中国冠军赛启动,在赛事商贸广场的展台边,每天都会有众多车迷和爱好者驻足,在模拟器上体验F1电竞的乐趣。昨日,主办方邀请10位虚拟F1高手,在冲刺赛前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模拟表演赛,参与选手中,不乏每年都来上赛场观赛,并将F1梦想寄托于模拟器的资深车迷。
“我记得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展台都没几个,更别提现在这般热闹的景象了。”在电竞表演赛中获得季军的朱瓅人,从2003年便迷上F1,虽然没能实现赛车手梦想,但依旧能通过游戏享受在各条赛道驰骋的感觉。回忆起20年前第一次来上海国际赛车场,他说:“那时候我17岁,还在读高中,到这么广阔的场地,最大的愿望是不要迷路。”说完,这位电竞高手忍不住笑出声。
接下来的每一届中国大奖赛,朱瓅人的身影都会出现在主看台,他的电竞技术,也随着一次次亲身观摩比赛的经历,变得更加成熟。朱瓅人说:“我最喜欢跑的就是上海这条赛道,因为内心一直能感受到主场优势。”F1在中国发展的这20年,不仅是这个项目、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20年,也是F1电竞从被轻视到越发受重视的20年。“以前这个广场的展台上,有F1模拟器的是极少数,现在基本每个展台都会摆上一个方向盘,让观众体验,这样的改变证明,F1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正在被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企业和厂商所接受。”
因为F1,更因为被F1电竞逼真的画面和效果所吸引,朱瓅人选择从事影视后期制作的行业,“算是个梦想的寄托吧。”说起这一点,他感叹自己是幸运的,因为F1中国大奖赛将他的梦想、爱好和工作有机结合了起来。“先在模拟器上感受一下F1的激情,再到上海国际赛车场的主看台,见证真实的F1速度,这样虚实结合的体验,真的很爽!”朱瓅人兴奋地感慨道。
特别的指引
走在上赛场里,随处可见穿着车手助威服的车迷,不少人看见记者的工作牌,还会热情地喊上一句:“周冠宇,加油!”其实,F1的世界里并非只有车手拥趸,车队领队、赛车设计师、赛道工程师等都有粉丝。2004年至今,没有错过一场中国大奖赛的车迷蒋晓航,便是红牛“火星车”设计者纽维的“铁粉”,甚至连职业生涯的轨迹,也是照着偶像的路线前进的。
“刚开始看的时候,只觉得这项运动很刺激,喜欢速度和冲刺的感觉,慢慢才了解到,F1的世界里,藏着自己难以想象的高科技元素。”蒋晓航说,虽然那时只是学生,但自己只看了几场比赛,就彻底被迷住了,“知道纽维这样的赛车设计大师和各种赛车世界里的空气动力学名词后,我就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在相关领域工作。”
纽维有句名言:F1赛车就是在陆地上行驶的飞机。追随偶像的步伐,蒋晓航从普通车迷成长为车迷论坛的负责人。高考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航空航天专业,如今的蒋晓航已经成为高精尖行业的翘楚。据了解,除了站在台前的周冠宇,目前的F1车坛里,还有不少来自中国、有着过人专业能力的技术人才,他们因为F1找到实现梦想的舞台,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佼佼者。这些人才和经历是F1落地中国,落地上海20年,留下的宝贵财富。本报记者 陆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