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五年回眸
第7版:专题 2024-04-26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五年回眸

广纳资源的聚宝盆,志同道合的朋友圈

1519家!截至今年3月底,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的会员单位相较五年前换届时的951家,增加了568家,增幅达60%。其中,行业协会204家,相较换届初期的173家,增幅18%。

作为一家跨行业跨领域、枢纽型综合性的大型经济类社会组织,联合会如何走出新时代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之路,成为“广纳资源的聚宝盆,志同道合的朋友圈”?答案,就在一项项创新实践中。

回眸过去五年,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搭建平台、汇聚资源、互利共赢,对接政府公共服务,聚焦国家及上海发展战略,促进上海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赢得了广泛好评和良好声誉。

搭建平台,互利共赢兑现“三服务”

“服务企业、服务会员、服务社会,是办会宗旨,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郑惠强说,兑现“三服务”,不仅要有服务意识,还要有服务能力和服务手段,更要有服务实招和服务实效。而这一切,都需要有平台、有队伍、有人才。

五年来,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秉承“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理念,积极借外力、主动引外智,突破发展瓶颈。

比如,创建了标准创新中心。联合会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联盟,标创中心从零起步。经过三年运营,如今组建了强大的专家队伍,沪上的标准研发知名人士不少是中心聘任的专家;发布了15项被业内称为“填补国内空白”的,另有十几项正在研制中,还汇聚了众多头部企业特别是医疗等领域社会优质资源,享誉沪上。

比如,创建了培训中心。在2021年先后被市人社局授予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评价机构,获批了“互联网营销师”等三个职业工种的等级认定和发放证书资格;赢得了闵行、浦东等区以及众多高校和企业的高度评价和信任,纷纷提出与联合会深度合作。

靠外力和外智,还相继成立了大数据中心、评估中心、国际交流服务中心、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联盟等,吸引各地政府、机构和企业前来对接合作,共同推动各地区各行业的经济社会发展。

双翼驱动,专委会形成造血机制

“五年来,新创建的六个平台机构,既是联合会与政府或专业机构紧密合作、创新服务的积极探索,也是加强总部与专委会密切关系,推动专委会形成造血机制,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共存的有益尝试。”郑惠强会长说。

专委会是联合会重要分支机构。五年来,联合会在原有14个专委会基础上,又相继成立了三个新的专委会:医疗、教育、城市更新,服务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中,拥有170多家会员单位的医疗服务专委会,设有人工智能、护理、中医等多个专业组,涵盖了医疗机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金融等九大板块。会员单位除了沪上众多公立三甲医院,还不乏头部企业,包括联影医疗、复星医疗、万达信息、卫宁健康、阿里云等;成功举办了多场高端医疗发展高峰论坛,国内外医疗领域大咖专家纷纷到场,搭建了汇聚医疗优质资源的高端服务平台。

此外,服务贸易专委会积极引导会员单位“走出去”。去年九月,组织了135家企业260多位企业家赴泰国和新加坡,成功举办了大型经贸巡展,累计成交金额超1500万美元,得到了市商务委的高度评价并给予专项补贴。今明年,专委会都将安排组织“企业出海”。

大健康服务专委会,致力于链接各类市场主体和要素资源,聚焦健康产业,拓展服务范围,快速发展了逾百名会员单位,不乏颇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如华大基因、药明康德、杉杉医疗等。

五年来,功能平台机构和专委会的成功运营,充分证明:以十个功能平台机构和十七个专委会这两大工作载体作为强化服务功能的依托,是完全能够发挥联合会对高端企业、龙头企业的吸附作用,对行业协会、商会的聚合作用,对社会资源、市场力量的调动作用,以此彰显联合会“跨界融合、异业联盟、学科嫁接”的独特优势。

五年来,功能平台机构和专委会成功运行,形成了双翼驱动、齐头并进的积极态势,使联合会的功能、作用、凝聚力、影响力乃至亲和力都获得了明显提升,生动践行了“服务企业、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

畅通渠道,善作为能作为强优势

五年来,联合会高度关注各类服务业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持续增添新生力量。

其中,网络游戏、电子竞赛、知识产权等新兴行业协会组织;哔哩哔哩、喜马拉雅、小红书等年轻人喜爱的互联网平台公司,使联合会涵盖央企、国企、民企、外资、港资等各类市场主体,凸显了“广交朋友、海纳百业、兼容千家”的鲜明特色。

五年来,实践表明,联合会要真正实现办会宗旨,就必须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就必须与企业、社会、政府同声相应、同频共振,真正实现跨界融合、嫁接合作、互利共赢。

比如,联合会去年组织了“上海品牌”首次走出国门,开启“上海品牌”全球之旅。标准创新中心受联合会委托,积极参与上海服务品牌的培育和认证,协助东方美谷、中智关爱通两家企业成功获得“上海品牌”认证证书。这些引起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特别邀请联合会参与推进上海品牌培育和品牌建设。

比如,大数据中心创建以来,致力于打造数据+行业+人才的一站式服务,支持企业探索数据资产化,引起上海数据集团、上海市数商协会、上海数据交易所等官方数据机构的关注,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今年3月1日,上海发布了《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与市商务委、市政府新闻办共同牵头,组织开展培训,打造ESG品牌,参与国内外ESG评选,举办国际会议论坛,发布和展示上海案例等等。这些,无疑是对联合会的充分肯定和极大信任。

“未来,联合会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一定会更加注重组织结构的优化,更加强化服务会员的宗旨,更加凸显服务平台的功能,更加发挥跨界融合的优势。”郑惠强会长说,唯有如此,才能保持联合会“善作为、能作为”的发展势头,才能体现联合会“聚宝盆、朋友圈”的自身价值,从而使联合会的事业更加辉煌、未来更加美好!

相关咨询

上海首创,多元解纷调解优先

2011年,在浦东,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发起成立中国大陆第一家独立第三方商事调解组织——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

迄今,共收案2774件,调解成功率62.6%,标的710亿元,调解中心已成为“多元解纷、调解优先”的响亮品牌,彰显了法治城市软实力;联办第六届沪港商事调解论坛;保持涉外机构联系,设立首个欧洲工作站;携手建立中欧国际商事知识产权联合调解机制,第一次和欧盟知产局上诉委合作;推动中日韩构建东亚区域性调解机制,为韩国、新加坡、以色列、越南等多边贸易保驾护航;发布《商事调解》。

作为“上海首创”,商事调解中心始终信守公信力至上。目前,调解中心已成为与全国四级人民法院——最高法院、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基层法院建立诉调对接关系的独立专业调解机构,获得对接法院的信任与认可。其中,调解中心先后与上海各中级法院、浦东法院等法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2020年成为上海高院“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平台中唯一的商事调解组织;与长三角示范区法院——青浦法院、吴江法院、嘉善法院建立共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多元纠纷解决的协同机制;逐步拓展与南京中院、苏州中院、杭州中院等长三角重点法院的对接,聚焦国际商事纠纷解决。

调解中心从上海全市1.8万家社会组织中脱颖而出,是全国唯一一家于2021年由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的商事调解机构,并于2023年被上海市民政局授予“5A级社会组织”,被誉为“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专业性、国际化商事调解机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