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充电,充满后自动断电,安全有保证。”自从高荣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安装了智能充电桩,刘女士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记者了解到,高荣小区所在静安曹家渡街道是典型的居住型社区,有92个住宅小区,居民3万余户,辖区房屋大多建造于上个世纪,缺少配套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电动自行车充电是“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曹家渡街道聚焦民生关切,消除充电安全隐患,陆续建成各类安全充电位5000余个,打造电动自行车“3分钟安全充电圈”,让居民在步行3分钟范围内实现安全充电。
■ 设施少怎么办?
提供便捷充电
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难题,街道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充电服务。
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老旧小区,街道积极翻建、维修车棚,直管公房、静置物业全面加装安全充电设施;在无车棚小区,则探索挡雨片式、蘑菇头式小型充电设施建设,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
在58个商品房小区,街道通过物业与业委会协商,明确加装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设施的方案并推进建设。街道还对配套消防等设施加强安装指导,确保充电设施安全性。在外卖骑手通行密集区域,街道引入市保安公司关联第三方安装专用换电柜,方便外卖骑手以换代充、即时换装无需滞留。
此外,街道还通过居民区与辖区社区单位结对共建,向社区单位“借电”,解决街面商铺、通勤及充电困难小区的充电难题。
■ 电瓶拆下回家充?
实时预警安全防控
日前,街道对出租户、三合一、涉嫌群租及老旧住宅等重点点位布设了安全用电“嗅探”设施,加装在电表箱位置,可实现对电动自行车电瓶违规“入户充电”精准监测。若监测到该行为特征,则对应的管理App会立刻报警提示存在电动自行车电瓶充电安全隐患。“这种实时预警的方式,既便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消除违规充电现象,同时又能兼顾住宅小区电气安全综合治理。”相关负责人说。
高层住宅建筑则通过加装梯控装置,从技防的角度严防电动自行车上楼违停及违规充电。记者了解到,目前,曹家渡辖区已有78栋高层住宅建筑试点安装,效果显著。在老旧电梯更新及多层新工房加装电梯过程中,已将梯控纳入必装设置。
此外,街道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排查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情况,针对楼道违停、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约谈相关物业并限期整改;针对辖区电动自行车相关重点单位开展专项检查整治,包括7处电动自行车售卖点和5处快递外卖网点;针对92个住宅小区,全面更新张贴应急逃生指示图,定期更新配发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组织开展消防综合逃生演练。
■ 如何管理到位?
创新治理模式
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设施不仅要建设到位,更要管理到位。曹家渡街道探索“四治融合”综合治理模式,即以“自治”理念引导居民加强自我安全管理,以“共治”共享实现充电设施建设查漏补缺,以“德治”思想提升居民非机充电安全素养,以“法治”建设推动非机电气安全综合治理。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相互融合,能够实现从被动事后处置转为主动判断风险提前介入管理,进一步满足群众安全充电实际需求。
本报见习记者 陈佳琳 通讯员 黄竞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