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西班牙海滨餐馆坍塌致4死16伤 以色列战时内阁称继续与哈马斯谈判 莱希家乡下葬大批民众送行 针对儿童教育行业求职者日本拟立法实施背景调查 大力扶持芯片业  韩投资26万亿韩元 难阻人心所向  西方阵营“裂口”变大
第10版:国际新闻 2024-05-24
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难阻人心所向 西方阵营“裂口”变大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左一)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后接受掌声

以色列民众在特拉维夫游行集会,要求政府立即在加沙地带止战停火 新华社 发

密集的炮火仍在朝着加沙发射,以色列军队继续朝着拉法市中心推进。“无人机、直升机、战机、坦克,它们整晚都没有停止攻击。”一名拉法居民说。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愿景依旧有些遥远。

近日,越来越多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尽管并不能立刻改变巴勒斯坦人面临的严峻处境,但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近期这波“承认潮”,再次反映出更多国家站在了公平正义一边,体现了国际社会人心所向。

多国近期宣布承认

据新华社报道,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巴勒斯坦建国,先后得到130多个国家承认,但其中不包括西方大多数国家。美国、英国等西方大国自然不用说,即便是在欧盟的27个成员国中,承认巴勒斯坦国的也寥寥无几。其中大部分还是在冷战时期跟随苏联而作出的决定,唯有瑞典在2014年作为欧盟成员国承认了巴勒斯坦国。

自从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随着加沙冲突的持续,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数量肉眼可见地增加,而西方阵营的“裂口”也正在变大。

今年4月以来,就有7个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包括挪威、西班牙和爱尔兰三个欧洲国家。其中,西班牙和爱尔兰同为欧盟成员国,挪威虽然不是欧盟成员国,但它对巴勒斯坦国的承认也意义重大。1993年,正是在挪威的撮合之下,巴以双方首脑首次直接会谈,就实现初步和平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并最终签署《奥斯陆协议》。只是,这份巴以和平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在1995年以色列前总理拉宾遇刺后遭搁置。

“这反映出欧洲对以色列政府拒绝倾听的失望。”一名阿拉伯外交官说,“也给欧盟带来了压力。”

欧洲国家不再沉默

在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看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一些欧洲国家就巴勒斯坦地位问题表明立场,与巴以冲突的态势有关。在联大5月10日以压倒性多数支持巴勒斯坦“入联”的背景之下,欧洲国家希望借此树立道义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承认巴勒斯坦国的三个欧洲国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挪威与西班牙是美国的亲密盟友,而爱尔兰则在作为爱尔兰后裔的美国总统拜登心中占有特殊地位。

孙德刚表示,在美国拜登政府一味偏袒以色列的情况下,以往在巴以问题上与美国捆绑的欧洲,如今变得更加强调战略自主。另外,以色列近期对拉法进一步采取军事行动等做法,加剧了欧洲国家的不满。

尽管法国外长22日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条件“尚不具备”,但孙德刚认为,在很多方面法国其实有自己的立场。今年早些时候,法国总统马克龙表态称,承认巴勒斯坦国对法国而言“不再是一个禁忌”。本月初,法国同中国一道就中东局势发表的联合声明也唤醒了欧洲“沉默的大多数”。而在国际刑事法院寻求逮捕以色列总理和国防部长的背后,也可以看到法国的“助推”。

美国仍是最大障碍

如今,跟进表态的欧洲国家不止挪威、西班牙和爱尔兰。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比利时也在考虑是否以及何时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

“症结依然在于美国。”孙德刚指出,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美国坚持巴勒斯坦建国应该通过巴以直接谈判实现,而非他国单方面承认。

“如今,已经有140多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而随着欧洲国家陆续的表态,美国和欧洲已经不再发出同一种声音。”在孙德刚看来,越来越多国家公开表明立场,将鼓舞巴勒斯坦人在寻求独立建国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同时也势必对美国和以色列构成政治和道义上的压力。 本报记者 齐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