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公园廿分钟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再次刷新“临港速度”
第3版:要闻 2024-05-24

“公园廿分钟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孙云

“打工人的午休天堂”“这个草坪的设计师简直就是鬼才”“看着就很好躺的样子”……最近,徐汇滨江一片阶梯式人体工学草坪火了,不仅附近的白领和居民来“躺平”、野餐、聚会、拍照,来晚了就“一位难求”,外地网友也赶来围观,纷纷表示“羡慕上海人的休闲状态”“上海人的午休姿势遥遥领先”“求复制推广”。

同样都是草坪,只是换了个造型,为什么就能如此走红?

据设计师介绍,草坪看上去只是从平面变成了三维立体,但其实设计饱含巧思。例如,被大家当成“躺椅靠背”的斜坡设计成110度的倾斜角,可以提供最大程度的舒适度,台阶的高度与宽度也经过了精心计算,让大家躺得舒服,还能抬头看看蓝天白云。此外,草坪上方种植着树木,如果把斜坡看作躺椅,那树荫就恰似遮阳伞,组合在一起,让这片草坪成为了海边沙滩的平替。也正因此,有网友评价说:“不是沙滩去不起,而是免费的快乐更有性价比。”

这片网红草坪位于云锦路与龙启路口下沉式广场,周围商务楼有不少知名的互联网大厂,加班族也少不了,因此,不少人会选择中午过来小憩,或者仅仅是放松一下,喝喝咖啡、刷刷手机、发发呆,“散散班味儿”。针对网友求推广的呼吁,设计师表示,阶梯式草坪建设本身并没有很大难度,关键在于人性化的设计和建设理念。

过去的这个春季,还有一个与草坪有关的表述成为热词:“公园20分钟效应。”不少人在朋友圈晒各种公园打卡照,并配上诸如“‘公园20分钟’,替大家试过了”的文案,一般都会获得高赞,如果是在上班时间发布,往往会收获一波“羡慕嫉妒恨”。

“公园20分钟效应”一夜走红,因为它契合都市人越来越拒绝精神内耗、追求回归自然的心态,也得益于城市的蓝绿空间占比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24小时开放公园、街心花园、口袋绿地等,让绿色触手可及、抬脚可到,“就近散心”为上班族节省了时间成本和经济开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样低成本、高回报的快乐减压,谁能不爱。

你一定也发现了,上海的绿色正变得越来越多,而且,公园绿地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人性化。

上月,上海市中心最大的免费公园——世纪公园试行24小时开放,受到周边居民普遍欢迎。据统计,到去年年底,上海已有逾六成的城市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今年还将新增30座城市公园加入“不打烊”行列,为喜欢逛公园的人提供更多时间上的选择。

紧随其后,上海首个24小时开放的公园图书馆——和平书院也在和平公园正式开馆。一个月过去了,记者的现场调查显示,公园里的夜间图书馆确实具有不小的市民需求,五一期间,夜读客的人数甚至接近6000人次。在深夜之前,图书馆几乎座无虚席。

此外,自然艺术公园、体育公园、滑板公园、“城市家具”公园、雕塑公园等各种不同主题公园的出现,也让公园的功能不仅仅是看树赏花、散步打拳,“公园+”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老百姓人人都有感受度的普惠型民生福祉。从收费到免费、从封闭到开放、从限时到24小时,开放、共享、融合的公园理念正让上海从“城中之园”转向“园中之城”。见绿、近绿、亲绿、享绿,公园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