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去“虚火”,微短剧才能更“火” 鼓励学生开展旧书报旧玩具回收 小麦熟了  夏收启幕 能取消坚决取消,给校园减负! 寻常小物件也能让科学“高大上”
第4版:上海新闻 2024-05-24
第二十一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上午开幕,科学教育新妙招集中展示

寻常小物件也能让科学“高大上”

“呼——”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00后自然老师丁冯诚装扮成科学家的样子,吹出一个大肥皂泡泡。孩子们戴上“魔法手套”,脆弱的泡泡仿佛有了“护身符”,可以在手里弹来弹去,玩上好久;矿泉水瓶对半剪开,拧开瓶盖,放进两个乒乓球,再注入水,小手抵住瓶口,上面一个球竟然弹了出来!绿色、黄色、橙色……在酒精的作用下,铜、钠、锂、硼、钙、钾、锶等7种不同粉末被点燃,发出彩色火焰,映照在实验操作员、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男孩傅一峻的护目镜上。

孩子们眼中的光,来自科学的魅力。今天上午,第二十一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围绕“科学引领未来,教育助力强国”这一主题,来自本市各区的多所中小学集中亮相,展示了今年来科学教育新妙招。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是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这学期,一间“丽园科学会客厅”在学校二楼和孩子们见面了,今天在展会现场“复刻”。在这间会客厅,一张张互动大屏从来不是摆设和玩具,而是实打实地激发着孩子们的探索欲。一台大屏成为创意画板,鼓励孩子们把普普通通的圆,千变万化出各种图案。另一台大屏激发着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自主选择大米种类以及米与水比例,寻找智慧烧饭方案,并在现实生活中试一试。校长虞怡玲介绍,这是孩子们展开的一项“一粒米的研究”,大家认真调查了不同品种大米的长度、重量、特性等,完成探究手册,并为大米设计新包装,让“烧饭”这件事情变得有趣又有意义。第三台大屏随机出现各项科学知识问答。原来,学校里要建一个“玩具再生工厂”,鼓励孩子们将玩具按类拆解、改装重组,让它们焕发新生。在动手之前,了解关于电路、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才不会瞎折腾!

在申城中小学校园,老师们用教育智慧,让科学不只有“高大上”,变得可触可及。今年3月起,上海师范大学物理专业本科毕业的小丁老师成了蓬莱路二小孩子们心中的“大明星”,每天中午,“丁老师科学实验室”准时开张,用乒乓球、水杯、气球等最寻常的物件做小实验,把“表面张力”“摩擦力”这些小学生眼中高深的名词,变成了一个个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

在华理大附小,诸如焰色反应这样的科学小实验被录制成微课程,在华理学区和学校的公众号上进行展播;有科创特长的孩子们则成为“花栗讲堂”的小讲师。“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爱问校园。”校长张黎敏说。

向明初级中学附属崇明区江帆中学绿意盎然。指导教师陆美琴告诉记者,在这座生态岛上,一场“屋顶奇遇稷”在教学楼顶上演——同学们通过模块种植播种培土,植物生长过程则通过数字系统实时呈现。两幢教学楼之间的连廊打造成了“绿海连廊”,物联网自动灌溉系统、AR植物研学工具助力同学们根据二十四节气研究植物生长规律。

据悉,本届教博会5月24日至26日为线下展,同期线上开展并持续至6月底。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