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活态传承” 常演常新 AI作品和艺术家创作 谁才是“真身”? Z世代唱出属于他们的青春
第5版:文体新闻 2024-06-10
两大非遗携手《石库门的笑声》

“活态传承” 常演常新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晚,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在兰心大戏院迎来第160场演出。特邀嘉宾——越剧范派名家韩婷婷的到来,让独脚戏和越剧两大非遗聚首。在聊到如何让传统戏曲曲艺“圈粉”年轻人时,他们表示:“非遗艺术唯有不断在舞台上表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可能在当下时代找到新受众。”

或许并没有太多人知道,韩婷婷和独脚戏、滑稽戏渊源深厚。早在上海戏剧学院读导演专业时,班级毕业大戏就是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因这台经典滑稽戏中蕴含各地方言,班级同学又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分别“认领”说家乡方言的角色,韩婷婷则当仁不让挑起剧中“二房东”的角色。参考滑稽表演艺术家绿杨老师的艺术形象和表演,她在唇边贴了一颗大痣,用略显夸张的表演将势利贪财、见钱眼开的“二房东”演得恩师范瑞娟都差点认不出来。

回忆这段往事,韩婷婷笑道:“那天演出结束后,回家路上,老师悄悄跟我说,没想到你还能演滑稽戏,倒是有点喜剧细胞。”独脚戏、滑稽戏注重人物塑造,这也给予韩婷婷很大的启发:“越剧强调唱腔的原汁原味,也讲究把人物演出风格。就拿名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来说,很多流派都唱梁山伯,但范派的梁山伯偏重展现其憨厚和至真的性情。”

已是三度登上《石库门的笑声》舞台,韩婷婷和毛猛达、沈荣海也是老朋友。身为非遗传承人,他们各自肩负着剧种传承发展的使命。“不要说到非遗,就觉得它要进博物馆了,活态传承才是它延续生命力的最好方式。”毛猛达说,“我们要把非遗从名词做成一个动词。我和沈荣海两个加起来快要150岁的人,之所以还要在舞台上搏命演出,就是希望独脚戏能够在当下用更贴近年轻人的方式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独脚戏、滑稽戏本就是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大家更需要笑声来解压。而除了送去笑声,毛猛达也希望《石库门的笑声》能以舞台艺术的方式让更多人读懂上海。他说:“我的独脚戏里既有社会百态,也有风土人情,更融入了上海的历史和老底子的生活方式。将上海的这一切通过独脚戏的方式记录下来,以月月演的方式让更多人知晓,也是推广上海文化的一个方式。”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