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深入浅出 银鱼(中国画) 桨影橹声 再见,帽店 爱手机 端午感怀 夏公纪念封 忆傅惟慈
第12版:夜光杯 2024-06-13

端午感怀

戴蓉

喜欢吃粽子,于是端午前后总是沉浸在粽子碳水和油脂炸弹带来的愉悦中。白米粽最简朴,但越简单的食物,越能突出食材本身的好。清纯的白米粽,剥开并非雪白,而是糯米煮熟后的柔白。乌米粽蓝得发黑。第一次吃乌米粽,疑心是黑米做的,但它分明又有糯米的黏性,后来才知道是用乌饭树叶捣碎取汁煮糯米制成的,吃起来有种特别的清香。灰水粽的色泽是漂亮的淡金色,淡淡的碱水味道混合粽叶香,口感软糯中带着些微弹性,味道妙不可言。可惜正宗的灰水粽已不易得,因为农村也很少有人烧稻秆做饭、用草木灰做粽子了。一大堆的稻秆烧不出一袋灰,多数稻秆都被直接打碎烂在田里。炊烟袅袅是旧时人家烧柴火稻草做饭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已成忆念。我在网上找到一家卖灰水粽的店家,店主说他们的草木灰是去村里挨家挨户搜集来的,能做一年是一年。豆沙粽的豆沙必须手工熬制,带点豆皮的才有质感。裹得紧致瓷实的赤豆蜜枣粽有淡淡的甜味,蒸热后稍稍冷却,适合当甜点吃。肉粽就要包得大一些,五花肉、糯米和箬叶,小火慢慢煨熟,肥肉几乎完全溶化,丰腴的油脂薄薄地渗透粽子的角角落落。当然,粽子越大越难包,太松会漏米,太紧糯米吸水后无法充分舒展,五花肉的肥瘦、肉和糯米的比例都有讲究,调味也要均匀,最好是包了一辈子粽子的乡下阿嬷手工制作,用稻草捆扎,流水线产品不吃也罢。当然,最心爱的粽子还是老家的肉粽。泉州人一年四季都会吃粽子,小时候街头有不少粽子店,前店后家的那种,至今记得老妇人包粽子熟练的手势。多少年过去,几家老记的肉粽店都开成了网红店,味道早已不似当年。幸亏好友找到一家小店,每年端午前帮我订一串寄来。煮熟郑重地剥开,油润的糯米里裹着香菇、虾米、花生、香芋丁和一角卤蛋,这就是奢华的一餐了。

上海至今保留着端午节在门口悬艾的习俗。这几年手机里的生鲜软件也能买到艾草菖蒲了,但我还是习惯去菜场买,买菜时顺便挑上两把,回家用红绳倒悬于门上。在街上见到有人手持艾草菖蒲走过,我都会多看两眼,这古老庄重的仪式感让我心生欢喜。艾草干后可以剪碎,放在茶香炉上熏香。童涵春堂配了苍术、艾叶、藿香、白芷的熏燃药包能驱虫去浊,但焚烧起来烟气有些重,把药包放在窗口,风一吹房间里就会漾起丝丝药草味。几年前买过一个香囊,明人山水画的图样,结着淡蓝丝绦,至今药香犹存。

也许是白娘子和许仙的传说过于深入人心,某年端午在便利店遇见一名女子,在店里快速兜了一圈,问收银员:“有雄黄酒吗?”收银员瞟了她一眼,并未作答。她自我解嘲:“我说没有,他偏不信,还叫我来买。”

端午时节正是江南的栀子花季。大花栀子开了,花萼起初像是蘸饱墨汁的毛笔尖,雪白的花瓣一层一层舒展开,终于开成一朵皎白的云。大花栀子香气浓烈,原种的栀子香气清幽些。“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弘一法师《晚晴集》里抄录了石屋禅师的这首偈子,这末一句恰是江南初夏风物的写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