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福春
我们是在游览了东湖之后,来到紫阳街的。紫阳街为临海第一古街,是这座千年古城的缩影。
紫阳街有别于我去过的许多老街,其一是“坊”多。坊墙又称“防火墙”,隔上一段就见一堵拱门高高的坊墙,现留存有永靖坊、清河坊等8座明清时期建筑的坊墙。其二是井多,有建于明清年代,也有建于民国时期的,仍在使用的水井有24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数紫阳井和千佛井。相传在巾山建了一座千佛塔后,为了阴阳相对,遂建了千佛井,井壁有千尊佛,巾山上建双塔后,尚有“火神”不断出现。为镇住“火神”,在千佛井上加圈,成为“双眼井”,达到“以水克火”,保一方平安。紫阳井为纪念紫阳真人而建,坐落在樱珠巷9号对面。
街上还有一间“中国人民银行”,网上说这是临海地区最早的一家银行,创建于1949年,现为陈列馆。这是一栋民国时期典型的二层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陈列馆中,可以了解到第一代人民币到第五代人民币的嬗递,还有曾经的汇款单与支票、借条等。
“中国人民银行”旁是“朱自清纪念馆”。有点意外,更多的是惊喜。1922年,当时24岁的朱自清应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校长郑鹤春的聘请,只身来到临海,任教于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现台州初级中学)。他在临海的时间虽然不足一年,但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意义非凡,临海也成为了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地方,正如他在《一封信》中深情地说:“我不忘记台州的山水,台州的紫藤花,台州的春日……我对于台州,永远不能忘记!”
在临海期间,朱自清创作了著名的散文《匆匆》。正想着,抬眼一看,《匆匆》就在眼前:“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我在心里默诵着,忽然耳边有对话声传来——“多细腻啊,情与景,叹与感融为一体。”“是啊,意象丰富,写景抒情,清秀隽永……”一旁两位中年女子在交流着《匆匆》的读后感,心虔志诚。不由,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