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沪苏湖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启用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 共谋和平  共护和平  共享和平
第4版:综合新闻 2024-06-29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布要素流动领域3项制度创新成果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

聚焦人才、数据等要素流动领域,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昨天发布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机制、公共数据共享机制、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机制3项制度创新成果,并在全国推广。

跨省办事“同城化”

王先生是嘉善人,需要在吴江新设一家货物运输个体工商户。2023年6月,示范区跨省通办服务升级为“通办通取”、就近一次办成。带齐材料的王先生在嘉善县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一网通办”综合受理窗口,一次性办理并现场领取吴江区的营业执照和交通运输许可证。这也是在嘉善办理的首张归属于吴江区的营业执照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示范区内的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不受清单限制,只要属地权限范围内的事项都可以受理,‘通办通取’,示范区内办事基本实现‘同城化’。”示范区执委会营商和产业部副部长沈文化说。

截至上月底,示范区网上跨省通办综合窗口入驻通办事项超3500项,累计跨省通办办件总量达10.6万件。目前示范区两区一县正与安徽、山东、河南等省有关地区探索推进跨省通办合作。

数据共享“无差别”

为解决跨省域数据流动机制不畅等问题,示范区执委会与沪苏浙两省一市数据管理部门签订示范区公共数据“无差别”共享合作协议,联合制定实施数据共享操作办法和共享清单。目前,示范区范围内已实现一网通办、法人、信用、交通、环保等28类、321项公共数据资源的共享互联。两年来,累计支持跨域数据接口调用540.3万次,支撑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跨主体的数据安全共享1530.2亿条,为建立示范区一体化制度创新数据底座,培育示范区数字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跨域公交实时查询、长三角区域跨省通办、医疗健康档案和报告互认……在公共数据“无差别”共享机制的支撑下,一批跨域一体的应用场景,为示范区内群众跨省通勤、跨省就医等提供便利。

人才流动更自由

在上海华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地青浦区)项目部就职的张百军是长三角职业资格跨省注册第一人。2020年,被派驻到江苏工作的他就近在江苏省考取了二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证书,受地域限制,他只能在江苏省内注册执业。2021年示范区实现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后,他在“一网通办”平台上提交申请,实现了在青浦注册执业。不到3年,示范区已有400余名二级建造师享受跨省域职业资格互认的“红利”。

沈文化介绍,示范区聚焦二级建造师、二级造价工程师、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等由国家统一设置、各省自行实施的职业资格,推动考试标准统一、成绩和证书互认,打破专业技术人员跨省域异地执业限制,促进人才要素自由流动。

据悉,作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示范区自2019年揭牌以来,已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5项向全国复制推广。 本报记者 毛丽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