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5日 星期四
炮兵“走下神坛”?为时尚早
第16版:军界瞭望 2024-07-01

炮兵“走下神坛”?为时尚早

恺撒式车载加榴炮

俄军使用2A65“姆斯塔”152毫米加榴炮轰击目标

乌军操作M777榴弹炮

瑞典“弓箭手”自行火炮

俄制火箭炮压制射击

二战期间,火炮造成了超过70%的人员伤亡,被誉为“战争之神”,但冷战结束后所发生的几次局部战争,出现航空兵“一统天下”的局面,令炮兵的作用急剧式微。但持续两年多的俄乌冲突,却意外地证明炮兵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战局走向,说它“走下神坛”还为时尚早。

没炮弹,无反攻

今年以来,西方国家继续军援乌克兰,为冲突“拱火”,但他们供应最多的不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装备,而是普普通通的铁炮弹,因为供不应求,这些“古老军火”突然间变成了紧俏物资,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美国陆军前中将霍奇斯强调,炮兵因为口径和弹药类型不同,既能对技术装备又能对有生力量构成威胁,俄乌双方在战场上的损失多半还是炮兵造成的。

回溯当代炮兵的高强度作战,只有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期间出现过,至于欧洲国家之间的“高强度炮战”更要追溯到遥远的1942年,当时英军与德意轴心国军队在埃及阿拉曼激战,双方动用火炮近1400门,每天射弹超过50万发!如今,俄乌炮战力度一点不输阿拉曼战役,EU Observer开源情报组织援引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指出,当前俄方每天发射炮弹不少于2万发,乌方是4000发到7000发,而且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乌军消耗的炮弹远超过北约国家的产能和供应量。例如,美国155毫米口径炮弹的月产量为1.4万发,甚至不够乌军一周的消耗量,而北约欧洲国家的月产量加起来也只有3.7万发,难怪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罗夫曾紧急呼吁:“为了达到相应的作战目标,乌方每月至少需要35.7万发此口径的炮弹。”

据统计,冲突爆发以来,仅美国就向乌方提供了100多万发155毫米炮弹,去年上半年美国军方泄露的情报显示,到去年2月,乌方已用掉95万发,约相当于美国平时库存的一半。有人认为,乌方要想在前线发动反攻,至少需要100万发炮弹“压阵”。外界不可能知道乌军现在有多少炮弹,但炮弹短缺是肯定的,连美国和北约都供应不上。为了支持乌克兰,美国正满世界动员盟友伙伴拿出炮弹支援乌克兰,包括要求远东盟友韩国提供几十万发炮弹。

作用大,威力够

常规条件下,炮兵可对在视线外的远距离目标、技术装备和有生力量实施打击,在高技术加持下不仅能摧毁20公里外的前线目标,更能对敌纵深高价值目标实施攻击,有些身管火炮都能打到70公里外,接近战术导弹的射程。在炮兵战术里,炮击的目的既是为了摧毁敌方重要基础设施、指挥所或防空阵地,也是为步兵和装甲兵突击提供掩护。此外,进行任何重大的部队机动(如在狭窄地域进攻)前,必须进行炮火准备,对敌阵地实施10分钟甚至几小时的密集炮击,以打开突破口。

自2022年冲突爆发后,俄乌陷入拉锯战状态,由于双方都构建起大纵深、多梯次防空体系,可以大量击落飞行器,航空兵使用频率和数量逐渐降到低位。俄科学院学者亚历山大·叶尔马科夫指出:“因为俄乌均有先进防空系统,且都经不起作战飞机和飞行员的重大损失,因此航空兵在冲突中的作用远不如西方军队。”俄乌冲突的经验表明,航空兵支援并不总是可靠的,地面部队必须在缺乏空中火力支援的条件下保持战斗力,于是炮兵挺身而出,恢复“战争之神”的雄风。

炮兵作用大幅提升的另一个原因是技术跃升。俄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高级研究员尤里·利亚明认为:“炮兵之所以得到广泛运用,一方面是因为航空兵受到防空系统的压制;另一方面,价格低廉的无人机及卫星导航器材得到广泛应用,为炮兵侦察提供了无限机会。”现在炮兵发现目标、校正火力、评估目标毁伤程度的能力,是30年前所无法想象的。“有赖于外部信息保障和近实时通信中继,炮兵哪怕使用非制导弹药,都能打出非常优秀的火力密集度,更不用说制导炮弹了。”

不仅如此,炮兵基本可以全天候运用,还适合阵地战,交战双方均不进行大的机动,通过炮击即可获得战略优势。有一名乌克兰炮兵军官告诉记者:“现在的情况与战争片很像,我们蹲在掩体里,整天对30公里外的目标炮击不停。这一切就像在电影里,火炮很多很多,爆炸声、爆破声、地雷声不断。我的手下甚至觉得,火力能完全代替兵力,无须机动就能摧毁目标。”

耐人寻味的是,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无形中也让炮兵的地位水涨船高。发生在巴赫穆特、马林卡等乌克兰城市的攻坚战表明,那些密集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哪怕被炸成废墟,守军依然能在废墟中坚持很长时间,对进攻方造成重大杀伤。在此情况下,由于目标坚固化、规模化,现代炮兵不仅要有精度,还要有压制力,俄乌军方都拼不起成本高昂的制导炮弹,只有倾泻价廉物美的铁炮弹。在先进火控系统的指挥下,铁炮弹对固定目标的毁伤精度也满足需要,完全可以达到很快“拆一片房”,从而帮助步兵迅速占领某一区域的作战目标。这也是铁炮弹如此“吃香”的原因。

生存还是战斗?

某种意义上,炮兵实力消长,牵动着俄乌冲突进程。当前,乌军兼用苏联时期遗留和西方援助的火炮及弹药,但考虑到战火对本国军工体系的毁灭性打击,乌克兰已无法大规模生产苏式152毫米大口径炮弹,此前所用的都是北约搜刮中东欧成员仅有的库存旧炮弹,未来只会“打一发少一发”。《纽约时报》称:“当乌军用光152毫米炮弹后,发射北约标准155毫米炮弹的火炮就成了乌军救命稻草。”美国打算在最近两年将155毫米炮弹产能提高4倍,措施包括增加工厂数量,并吸收新的生产商,这意味着美国弹药工业开启近40年来最具颠覆性的现代化改造工作。

俄罗斯也不遑多让。开战之初,俄国防部就宣布已开始增加炮兵常规炮弹和高精度弹药产能,其措施包括扩大军工厂的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成倍地增加部队供应数量。利亚明认为:“每天如此大的弹药消耗,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弹药生产和采购数量。”此外,如此广泛地动用炮兵,也需要提高火炮的生产与维修力度:“不要忘记,任何火炮都有使用寿命,射击了数百发炮弹后,就必须更换炮管,然而这方面的生产未能提升上去。”

俄乌炮兵还面临着侦察和高精度杀伤兵器的威胁,由于战场上始终盘旋着数以百计的廉价无人机和巡飞弹,迫使双方炮兵不得不把弹药储存点分散配置在远离前线的地方,这又让炮兵保持持续火力压制难上加难。未来,俄乌炮兵谁能率先解决“生存与作战”的矛盾,谁就能获得战场主动权。

李文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