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2日 星期一
导读 七年之期
第4版: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2024-07-04

七年之期

亚马逊云科技展示生成式AI、行业应用等前沿技术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郜阳

“每一代人的人生里,总会出现一种新的产品,它将从昏暗无光的地下室、杂乱无章的青少年卧室,以及孤独的学者洞穴中向外发射,短时间内风靡全球,变成了你的祖母都知道如何使用的东西。”

这是《财富》杂志对一项技术的评价。似乎不难猜出答案:以Chat 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有人说,大模型带来的方法论天翻地覆,算力不再是开发瓶颈,人工智能迎来最好的时代。

2024年7月4日,全球人工智能的盛会再次在黄浦江畔拉开大幕。人工智能之于上海这座创新之城乃至整个世界,也正上演着一场历史性的跨越式革新。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来到第七个年头。婚姻里,人们会说七年之痒;可大会和上海,并不是轰轰烈烈的瞬间,而是细水长流的陪伴,是彼此心中不灭的火光。

美好的开端,是全球竞逐人工智能的关口。那年,上海代表中国向全球人工智能学术界、企业界发出邀请:一起来把AI这波浪潮掀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由此在黄浦江畔诞生。从2018年“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到后几年不断“智联世界”,再到今天“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创新思维的碰撞照亮了科技探索的前路。

时至今日,人工智能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近水楼台,上海也吸引着一批批国内外富有激情的AI创业者扎根落地,并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中不断进阶,悄然改变。每年的盛会,更像是平淡岁月里的小惊喜,让人怦然心动。维系彼此,要的是双向奔赴的付出——毕竟,曾有很多城市都踏上了“逐鹿AI”的赛道,可大浪淘沙后,人工智能“钟情”的,只剩上海等极少数城市。

确认过眼神,上海接下来又该怎么做?

过去六年,上海依托科教资源、应用场景、海量数据、基础设施等优势,以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视野,聚焦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系统布局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从底层芯片到核心算法、从软件模型到智能终端、从基础研究到创新应用,首轮人工智能“上海方案”重点任务全部落地,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成色越来越足。

数据不会说谎:申城规上企业从2018年183家增至2023年348家,产业规模从1340亿元增至超3800亿元,居全国前列;已有34款大模型过审,产生了制造、金融等垂类领域应用;人工智能行业人才规模达25万人,约占全国1/3,全市14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500余人获得人工智能中高级职称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当技术、人才吸引力“难分伯仲”时,丰富的场景同样能为上海“加分”——无论是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都能“分一杯羹”;无论是AI+金融、AI+医疗、AI+文旅、AI for Science,垂类应用都有机会落地。

七年,上海不仅要做中国人工智能故事的讲述者,也要做全球AI治理的积极推动者。当大模型一路“狂飙”,在超越人类的赛道上不断进化之时,与本届大会同期举行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恰逢其时。人们迫切希望共商人工智能新未来,找到技术飞跃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平衡点。

多希望世界真的能有穿越。会有这样一台时光机,回到68年前达特茅斯的那个夏天,载上约翰·麦卡锡、马文·闵斯基、克劳德·香农等科学家,带着天马行空讨论“人工智能”话题的他们,来看看同样是夏天的上海——在这里,人工智能正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识别走向生成、从专用走向通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