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9日 星期一
长三角AI的向“新”力
第9版:长三角 2024-07-09

长三角AI的向“新”力

长三角绿洲智谷展台

科大讯飞展台,观众体验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助力外语教学

借助AI技术对古籍进行修复

本报记者吕倩雯 杨欢

“向‘新’而行,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方面依赖科技创新占据前沿赛道,同时也要兼顾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让‘新’与‘旧’找到互相赋能的通道、齐头并进,而人工智能(AI)可以成为‘钥匙’。”上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行,在“长三角协同创新AI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上,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感叹道。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长三角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如今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约为三分之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的当下,这片创新热土以更密切的协同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千行百业紧密结合。

更前沿 科技成果

“这是一台TN70重型工业级无人驾驶洗地机器人,采用低算量高性能模拟人脑算法,定位精度达到惊人的1cm,能实现微秒级时间同步。产品广泛用于机场、高铁站、写字楼、酒店、大型商场等多类场景。”在长三角绿洲智谷展台,汤恩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本届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了商用智能清洁机器人。

“我们研发在上海,工厂在苏州,超90%供应商来自长三角地区。”汤恩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崔彧玮介绍。15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0岁赴美攻读博士学位、传奇人工智能企业唯一华人员工……2016年崔彧玮选择回国创业,2020年在位于上海青浦的长三角绿洲智谷创立汤恩智能。“回国时有种强烈的感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处在爆发前夜。”

长三角这片热土给企业带来了无限可能。长三角绿洲智谷是青浦区率先发起的“长三角数字干线”的重要一环,也是很多长三角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站,入驻园区的大部分企业,都有“长三角”的共同基因,让他们“创新、研发在上海,生产、制造在苏浙皖”。

如今,汤恩智能已入选首批《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亚洲、欧洲、北美三大区域发展布局,成为中国智能制造出海代表企业之一。长三角赵巷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蔡喆玉介绍,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引入企业200余家,实体入驻企业60余家,其中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占比超50%。

这是长三角绿洲智谷连续四年携手园区科技企业共赴这场人工智能的前沿盛会,除了展示企业各自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明星产品、研发成果和前沿技术,现场还能直观看到园区为科技企业打造的一个绿色低碳、科技化、数字化的新一代高端智慧产城社区。通过屏幕可以体验集监控、分析、管理于一体的智慧驾驶舱园区管理系统,借助VR眼镜360度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高颜值、创新核、科技感的生态绿色办公空间,以及感受园区利用实时定位+GIS、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实现AI智慧安防、能耗精细化管理及实时数据汇总。

更精准 应用场景

在上个月举行的2024年度长三角企业家联盟系列活动上,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应用场景发布,包含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新能源、数字健康、城市治理、智能制造等,其中智慧教育备受关注——

江苏苏州市智慧教研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业设计管理系统”,探索围绕作业“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新模式,引导和推进数智作业应用;浙江诸暨市“数智作业”平台围绕作业资源建设、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学生学情采集和分析等核心场景,教师可根据作业资料库,实现高效作业布置与针对性布置;学生作答后,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批改……

在今年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也有多场论坛聚焦教育主题。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与人才培养”为主题的人工智能与教育论坛中,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分享了大模型赋能教育实践,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改变世界必须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场景,必须能够用统计数据证明它的应用成效,而且能够规模化推广。“在教育领域,我们希望利用大模型打造每个老师的AI助手,每个学生的学习助手。”

在科大讯飞教学助手展区,星火智慧黑板实现智慧化录课与分享,让师生高效回顾课堂重点;智能笔升级人机交互方式,让老师能够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提升课堂互动;智能批阅机集智能批改、学情分析、个性作业于一体。“原先要90分钟才能批改完的作业,现在只要5分钟就能完成;人工分析学情要60分钟,现在1分钟就能完成;学生的错题解决率也从50%提升到73%。”

在“智能教育论坛暨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千校联盟成立大会”上,发布《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区域进展报告》。华东师大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对上海、江苏、浙江的十个地区、上百所学校、近万名教师开展问卷调查。长三角地区的校长普遍认为,随着数字化教育的普及,教师可以在实体和虚拟两个空间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虚拟技术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等于拆除了学校的围墙,突破了实体空间的限制”。

更密切 区域协作

伴随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涌现,“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正在不断拓宽,在推动长三角产业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引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迭代?“2024WAIC长三角协同创新AI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给出“区域协作”的答案:区域协同合作不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也为关键技术突破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加速推进长三角成为最适合发展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区域之一。

上个月,清华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执行主任陈亦伦介绍了依托无锡市滨湖区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和智慧物联领域的良好产业生态,发挥研究院人才与科研优势,打造校地合作的新样板案例。“如何把性能更好的技术应用在各个产业,让它开花结果,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表示,人工智能领域近年来出现了多个现象级的技术突破,这些技术突破,正在引领新的商业形态并赋能千行百业,“长三角国创中心希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吸引全球的人工智能创新力量集聚长三角,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千行百业紧密结合,形成强大的新质生产力,助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各方的交流与合作,由长三角国创中心发起的“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合体”宣布成立。未来,联合体将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融合与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各行各业龙头企业的交流互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创新与成果转化,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