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看着80岁的妈妈在午睡 繁花(剪纸) 窑窝里的煤油灯 一次灵魂的拷问 台侧 一个有情有义又有趣的人走了
第15版:夜光杯 2024-07-10

台侧

蔡旭

汽车穿过夜色与海风,把霓虹灯的缤纷远远地甩在后面。

这是1991年10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广西北海参加首届“珍珠节”。听说谢添、赵丽蓉晚上要到侨港镇跟观众见面,我便和一位记者同行追到侨港去。

他们是带着刚荣获东京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的新片《过年》,到这个城市举办首映式的。《过年》得的是“评委特别奖”,在片中扮演妈妈的赵丽蓉捧得“最佳女演员奖”。这两天里,他们接连跟观众见面,表演节目,然后放映影片,连干了四场,据说爆满的剧场创造了这个城市的历史纪录。我们因为忙于采访珍珠节的其他节目,竟未能一睹盛况。这晚到侨港镇是计划外的安排。谢添他们听说这里有一个早些年归国的难侨聚居的地方,便决定到这个离城十多公里的小镇加开一场。

大幕还没拉开。我的同行不失时机地在台侧采访赵丽蓉,听着这位年届花甲的著名评剧艺术家,讲述近几年退而不休的忙碌。讲述从电影《红楼梦》的刘姥姥,到电视连续剧《苍生》中的田大妈,一直到本月初获得国际大奖的艰辛。我坐在旁边,借舞台的侧灯,“默读”着谢添,脑海里“过电影”般地闪过他半个世纪以来所创造的角色和经手导演的一部部著名影片。这位已经78岁的影坛大师,这时正在向一位渔民询问,怎么用当地的方言,来表达即将表演的小品中的台词……

北影宣发处的老杨同北海市文化局的一位同志闪了过来。“是这么一回事——”老杨尽可能平静地述说着一件意外的事情。

这真是太出乎意料了。我伸头往台下一看,果然,已到演出时间了,但这一千个座位的剧场里,只稀稀落落地坐着不到两百来客。也许,真如老杨了解的那样,由于今日天气难得地好,渔民都出海去了,还未回来。

谢添、赵丽蓉不动声色,好似没事一样继续着他们刚才的话题。有点沉不住气的是他们的另两位同伴:首映式的主持人小姐,还有一位青年歌唱家。从北京来的这位小姐曾在十余部影视剧里充当角色,已是崭露头角的“星”了;而这位歌唱家,则是一部著名电影主题歌的主唱者,前不久才在首都开过颇为轰动的独唱音乐会。在他们铺满鲜花的艺术生涯中,这样的挫折也许是罕见的吧?更何况那两位已是登上巅峰的老艺术家,怎能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难堪呢?

迟疑了一下,主持人小姐还是提了出来:“是不是跟观众见一下面就行了,就不必表演节目吧?”

赵丽蓉淡淡地说:“那不好吧,谢导!”

谢添站起来:“今天来的,都是特别热心的观众,怎能不演?一个节目都不少!”微弱的侧光,把谢添的脸镶成一尊雕像。一下子,他那严肃的脸又松弛下来,变得像他的喜剧影片中的人物那样可爱——

“有十个人,演;五个人,演;两个人,演;要是只有一个人,那我有一个要求——”台侧的人们都静静地注视着他,等待着下文。略停了一下,谢添说:“要求他,你去小解的时候,告诉我一下……”

大家情不自禁地笑了。老杨更是乐了起来:“您又抖包袱了!”

开场的铃声扫去了沉闷。主持人小姐容光焕发出场,接着是歌唱家绕梁的歌声,然后是谢添的小品及方言儿歌,再后来是“刘姥姥”的“载歌载舞”……掌声四起,献花踊跃。这些掌声远谈不上“雷动”,鲜花也不“如潮”,但其中的含义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登车回城,留下银幕上下的人们去体验《过年》的悲喜。我的同行还要继续他的采访,他要写一篇介绍他们的经历与成就的专访,而我今晚有幸读到了他们台侧的一幕,觉得不必再问什么了。这样的艺术家,几十年如一日地对待生活,对待艺术,对待人民,他们在银幕上的辉煌,也同样是不言而喻的。

这晚的这件事,我的同行也许不会写进专访里去,历尽沧桑的两位老艺术家,过后对此也会淡忘的吧?作为亲历了这平常而又难忘的一幕的我,却不会忘记,事过30多年,还是把它写了出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