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明在接听热线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今年基本实现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全覆盖、开展河湖水体清澈度提升行动、建成黄浦江数字孪生平台……今天上午,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家明走进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接听市民来电。在接受采访时,他透露了多项水务工作的最新进展。
应对极端天气保障防汛安全
“水安全无小事,我们要尽一切努力来确保汛期城市安全平稳运行。”史家明表示,虽然上海近期平稳度过了“暴力梅”,但据气象预测,在全球变暖叠加厄尔尼诺影响的大背景下,上海后期遭遇极端降雨、台风甚至风、暴、潮、洪“三碰头”“四碰头”可能性仍然很大,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各级防汛部门要继续扛牢防汛责任,不能有任何麻痹大意思想,建议广大市民也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增强避险自救意识。
守护上海城市安全,要进一步筑牢“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区域除涝”“城镇排水”这四道防线。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中心城排水系统和水利片外围除涝泵站泵闸建设,当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吴淞江工程建设,计划今年基本建成苏州河西闸、新川沙河泵闸,进一步提升上海防汛防洪能力。
针对市民关注的居民小区和道路积水问题,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进的“消除积水”三年行动计划,152处易积水点位至6月底已消除107处,“暴力梅”期间10余条道路短时积水都实现了快速退水。根据计划,今年还将完成11条易积水道路改造。
聚焦民生福祉优化供水服务
6月15日,夏季高峰供水以来,上海日供水量逐步攀升,7月8日达到881万立方米,为今夏以来最高水量,预计高峰期间日最高供水量将略超去年的886万立方米。“这样的需求是能满足的。”史家明介绍,目前上海供水能力已达1200万立方米/日。
原水方面,加快推进原水西环线、青草沙—陈行库管等原水连通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超大型城市供水安全韧性。水厂方面,积极推进长江水源水厂深度处理改造,计划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全市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全覆盖,年内新增能力300万立方米/日,进一步提升市民饮用水水质。管网方面,加快推进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接管工作,计划在已接管2.7亿平方米基础上,用三年时间再接管1.5亿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供水专业化管理水平。
开展河湖水体清澈度提升行动
“近年来,上海河湖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史家明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40个国控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达97.5%,233个市控断面优Ⅲ类比例达97.9%。但受汛期防汛泵站放江、面源污染影响,中小河道水质反复现象依旧存在,与市民期盼还有差距。
史家明告诉记者,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初期雨水调蓄池建设,全市已建成27座,另开工103座,从目前的运行效果来看,初雨调蓄池能有效缓解泵站放江对河湖水环境的冲击。接下来,上海将全面推进新一轮雨污混接普查与整治,进一步提升市民群众对水环境治理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新质生产力赋能水务发展
史家明介绍,水务部门正在建设数字孪生黄浦江项目,通过搭建数字孪生智慧平台,重点聚焦黄浦江干流防汛业务,建设“四预”体系(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该项目构建的虚拟黄浦江,不但能实时反映黄浦江物理体征,还能提前预测,及时预警,为防汛决策和指挥提供支撑。
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水务服务也提高了“速度”,提升了“温度”。史家明介绍,上海供水已实现了原水—水厂—管网的全路径实时数字监测,并在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如长宁、杨浦等区试点推进的“智能水表老年人居家安全照护”工程,就能帮助家属通过观察家里用水情况来判断老年人是否正常起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本报记者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