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0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中医特色治疗服务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最近,普陀区中远两湾城居民江先生的肩颈痛在离家不到5分钟的1690党群服务中心里得到了治疗。
“我们小区实在大,9个弄、5个门,1万多户人家、5万多人,原来的卫生服务站离我们楼栋太远。今年初,家门口新建了1690党群服务中心,里面有全新的卫生服务站。现在,我经常来这里拔火罐、做理疗,全家人的‘小毛小病’在家门口就可以药到病除。”
人人奉献人人共享
江先生道出的也是所有“两湾人”的心声。家门口的“服务站”如何建?新时代下资源如何在社区有效共融、共享,构建新的基层治理体系?对此,上海提出“构建以居村党群服务中心(站)为基本阵地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明确破解这一新课题的思路,而在半马苏河之畔的人口居住大区——普陀区,则交出了一份极具特色的试点答案。
当“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标准遇见内环内最大体量小区——中远两湾城。一日三餐社区食堂、老年人的就医需求、日常文娱空间……在其他社区看似常规的需求,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都显得捉襟见肘。遍寻整个社区,围墙内都难以单独拿出相适应的公建配套面积。
百姓的急难愁盼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普陀区宜川路街道主动跳出固有经验,破旧立新,尝试在物理小区之间找寻一个中间点,一站式集成党群、政务、生活、文体等综合功能,探索出一条超大社区党群服务阵地的服务之路——1690党群服务中心就这么应运而生。
1690,代表着苏州河两湾段的岸线长度,也承载着沿岸1万多户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推开1690党群服务中心的大门,“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期间的金句映入眼帘。价廉味美的“两湾食堂”;以中医康复诊疗为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集成物业、社区事务等功能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丰富的文体活动空间;理发、维修、照相、邮局……这些原本受限于面积、布局、距离等基础条件的功能,全部在一扇门里找到了“归属”。“这些功能的设置并不是某一个人‘拍脑袋’的决定。”1690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朱宇芳告诉记者,前期规划建设中,经历了5次社区代表座谈会、217次登门拜访式调研,收到了1600余份有效调研问卷。一次次访民察情,一句句家长里短,最终都化作了“1690”建设蓝图上的点和线。
以居民满意为标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的阵地就覆盖到哪里,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具体回应。
1690党群服务中心“开门”之初,也曾遭质疑:是不是又在搞“面子工程”?“这也是我们自己最不想看到的。”朱宇芳说,党群服务中心的作用是否发挥好,不在于建筑是否华丽,功能是否“高大上”,而在于能不能回应老百姓的期待,走进老百姓的心里。“所以,建成只是开始,服务的内容也并非一成不变,要随时根据大家的反馈作出调整。”
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护士不到半年就成为居民最亲密的伙伴。护士徐蓓告诉记者,服务站有一本意见征集登记本,供就诊的居民写下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每过一段时间,医生护士就会根据登记本上最集中的诉求增加服务项目。“从一开始大家走进来的表情总是犹犹豫豫,到现在,时不时进来量个血压、品一口中药茶饮、做一些健康咨询,大家熟络得就像邻里间串门。”最近卫生服务站新增了两台智能机器人康复设备。“考虑到脑卒中的病人越来越多。以往病人要到指定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服务。”徐蓓介绍。
中远两湾城里有不少家庭的一日三餐都在中心的“两湾餐厅”里解决。就像所有食堂都要面对“众口难调”的问题,居民们也时不时会对菜肴的口味提出要求:豇豆可不可以做得软烂一些,红烧肉里的肥肉能不能少一点,能不能提供熟食外卖……食堂负责人都会悉心聆听,逐一改善。其中,居民最集中的意见就是希望食堂能为高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我们已经在着手筹划,希望能在下个月底前上线这一服务。”朱宇芳透露,党群服务中心将与“饿了么”平台试点合作,以社区专送的形式,由“蓝骑手”在用餐时段为订餐老人配送饭菜。与过去的送餐员送餐相比,骑手路线熟,速度快,效率也更高,通过外卖平台打通补贴的数字化方案,居民手机点餐就可以享受补贴后的价格。“食堂增加送餐服务压力远不止于此。”朱宇芳坦言,“既要保持现有的堂食和打包服务,还要做出增量,每天到底有多少需求、菜单如何设计、价格如何定制……我们都在收集问题清单,不断摸索,以作好最周全的准备。”
打破隔阂社区如家
寿旺祥是中远两湾城二十多年的老居民,今年,他成为了1690党群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我经常在这里的食堂吃饭,看到服务中心里原来有那么多项服务,我觉得可能需要有人‘搭一把手’。年初时,看到中心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就第一时间报了名。”
这个组建至今才4个多月的队伍,正式上岗的志愿者已近40名。“服务中心,‘服务’当然是第一位的。”寿旺祥说,他们每周都要排班,详细分配服务岗位和时间段,帮助居民完成挂号、看诊、缴费等就医流程、指导居民使用便民服务设备、为老弱病残提供就医就餐等特殊照护,碰到临时有事不能来的时候,其他志愿者会积极代班,保证人流量高峰期不缺人。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当老百姓感知到他们的每一次诉求都能有回应,对我们的信任也就加深了。”朱宇芳说,“我们希望党群服务中心能成为大家共同的‘家’,能有更多居民参与进来,由居民自治的力量一起来把它经营好、打理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全面激活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才能让人民群众主动参与、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热情越来越高,而居村党群服务阵地正是承载这种热情的最佳载体。党组织搭平台,社区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在阵地助力下,越来越多社区居民打破了楼堂之间的隔阂,凝聚在了一起。社区如家,邻里和睦,居民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1690”找到了社区自治“脱胎换骨”的“新密码”。
本报记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