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栖战舰首舰“海南舰” 第七〇八研究所 供图
2021年4月23日,首型国产两栖攻击舰首舰“海南舰”交付入列,填补了国内该装备领域多项空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随后不到两年,“广西舰”“安徽舰”相继入列,实现了两栖舰船领域首个“零意见”交付,形成了海军两栖作战的“拳头力量”。
研发设计这三艘战舰的,是来自上海的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两栖战舰研发设计团队。
从零开始研制海军装备
两栖攻击舰是两栖作战的核心舰艇,但直到2012年,我国最大的两栖舰艇仍是综合登陆舰,而美国已拥有9支以黄蜂级、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两栖远征大队。“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自立”,第七〇八研究所两栖战舰研发设计团队树立信念:必须研制出我国自己的两栖攻击舰。
研制两栖攻击舰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工程,涉及船舶、航空、电子、陆战装备、兵器、信息、雷达、机械等多个行业,研制难度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航母。
研发团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缺少设计依据,两栖攻击舰在任务系统、主尺度和船型等方面均已超出现有规范的覆盖范围。面对难题,研发团队在以往舰船研制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大量调研、仿真计算和试验工作,为各阶段设计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比如,如果两栖攻击舰飞行甲板上相距最远的两架直升机同时起火,消防能力可否保障尽快扑灭?研发团队组织国内船舶消防领域顶尖的大学院系和研究机构,在陆地上进行模拟试验,先是小尺度,再慢慢放大到1∶1的真实比例,最终确保即使两点同时起火也能快速灭火。
实现首个“零意见”交付
2021年4月23日,首舰“海南舰”入列;2022年4月21日,2号舰“广西舰”入列;2022年11月10日,3号舰“安徽舰”入列。“海南舰”从开工到交付仅用时37个月,在世界军舰建造史上都是一个奇迹,2、3号舰分别在首舰交付后10个月和20个月内交付,并实现了两栖舰船领域首个“零意见”交付,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海军速度。
第七〇八研究所两栖战舰推进系统副主任设计师蒲晓亮参与研发设计的动力系统,相当于战舰的心脏。“战舰排水量达到几万吨,我国当时的动力系统都不满足要求,大家捏了把汗。”蒲晓亮介绍,突破这一技术难题还是要靠笨办法——先设计出一套和装船动力系统一模一样的装置,在陆地上进行联调试验,排除各种隐患。
“这是一个超大规模试验,包括很多大型设备,涉及单位遍布全国,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去完成这个巨复杂系统的试验。”蒲晓亮介绍,上百人的试验团队白天进行紧张的试验,晚上根据试验记录研究哪些数据可能存在问题,过了零点开始排第二天的试验计划,凌晨一两点后稍微睡一觉,第二天继续试验。周末两天则用来排除故障,研究解决方案。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在动力系统最终完成试验的那一刻,蒲晓亮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团队立足科技自立自强,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突破船型设计、重载甲板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使我国首次拥有某两栖战舰新舰种,正式踏入两栖力量强国行列;组织研制核心动力设备,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使我国舰船动力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聚焦搭载装备能力发挥,实现搭载装备高效保障。十年磨一“舰”,无数年轻人成长为两栖战舰研发设计的中坚力量,团队目前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项目。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