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画出老房子的“腔调”
第15版:漫画世界 2024-08-01

画出老房子的“腔调”

外白渡桥和上海大厦(北苏州路20号,原名百老汇大厦)

双子别墅(雁荡路69-71号)

邬达克故居(番禺路129号)

和平饭店(南京东路20号)

上海大世界(西藏南路1号)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汾阳路79号,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旧址)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思南路41号,原袁佐良寓所)

上海影城(新华路160号)

叩街问巷:一个人的上海马路叙事 独木成林/著 郑辛遥/绘 上海辞书出版社 这是一本马路、建筑可阅读的导读指南。书中用条条马路和座座建筑叙述西风东渐的上海史,把一幅上海的历史长卷展现给读者。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南京西路325号,上海跑马总会大楼旧址)

武康大楼(淮海中路1850号,原名诺曼底公寓)

新书分享会:8月3日14:00、朵云书院·旗舰店

◆ 郑辛遥

上海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我从小生长在石库门弄堂,十分喜欢上海的老建筑。2001年,上海某纺织厂拆除,利用场地建了一家饭店。饭店的老总蛮有创意,做了108间包房,每间包房都以一条上海马路的名字来命名。他邀请我给每一条马路画一幅漫画,作为房间标识。我跑到书店,把当时能找到的介绍上海老建筑的书统统买回来。从那时起,我从欣赏、学习老房子变成系统创作老房子漫画,从一名纯粹的“老房子爱好者”变成了“业余研究者”。

2022年恰逢第八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开幕、我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上的漫画专栏《智慧快餐》刊出30周年,“夜光杯”和时任邬达克纪念馆馆长刘素华一起策划,在邬达克纪念馆做了一个展,主题就叫“老房子遇上漫画家”,很合我心意。

要知道,自从那次画了上海百余处地标建筑,我就和老房子题材的漫画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年,我对老房子漫画的创作一直没有停下。我认为“喜欢老房子”至少应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浅层的了解,比如,这座建筑在哪个年代建造、属于哪一种风格。但如果你真的喜欢老房子,一定要进入第二个阶段。那就是,你要走进老房子,去了解这座老房子的前世今生以及里面发生过的故事,这是老房子的灵魂。有些老房子外面还是老样子,但里面已“大动手术”。看老房子,一定要看原始结构。破和旧都没有关系,那是岁月的包浆。修复老房子,千万不能让它“返老还童”,而应秉承“修旧如旧”的理念。这是我对老房子的认识。

上述“喜欢老房子的两个阶段”不是我的发明。我是跟徐汇区房地局前局长朱志荣学的。他教我的这些方法与国际上通行的理念一致。每当有人问我如何欣赏老房子时,我总会将这番话再讲一遍。

无论是画“智慧快餐”,还是画老房子,我都崇尚简约。如何实现?很简单,做减法。我每次打好草稿,如果一张草稿上有20根线条,那么我正式勾线的时候,可能就会把线条减少到10~12条,有时甚至更少。减到不能再减为止,只要这幅画能反映出我所画对象的特点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简约”,我还会运用“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以实现最终的目标——画出老房子的灵魂和神韵。

比如,画邬达克旧居,我画的斜顶会比建筑本身的斜顶更斜,我画的烟囱会比现实中烟囱的高度更高。这就是“夸张”。这幢旧居的窗密密麻麻,我就有序地做了减法。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拿我的作品和建筑的照片对照着看。画老房子,我还有一条心得——要把老房子当成一个“人”来看。像邬达克旧居,我就当它是一位老爷爷。既然是老爷爷,你就要画出他的年纪,画出他的表情和肌理。老房子上的岁月痕迹、斑斑驳驳甚至残缺不全,都是画家应该捕捉的。用上海话来说,就是要把这栋房子的“腔调”画出来。把描摹的老房子当人来看,人有表情、有灵魂,房子亦然。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