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邱华栋  文学的种子一直在发芽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外企提供新机遇 立足一米视角  关爱宝宝成长 一头连着生活一头连着知识 推动更多外企“在中国,为全球” 25分钟,昆山至浦东 拼缀沉睡的千年简帛  看见曾经的斑斓繁复
第1版:一版要闻 2024-08-18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修订本出版,多个错误提法被修正

拼缀沉睡的千年简帛 看见曾经的斑斓繁复

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著名帛图画,过去被称为《太一祝图》,最新研究表明,《太一祝图》名称并不合适。

今天,2024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开幕。活动期间,首次公开发布辛追夫人(一说“避夫人”)3D数字人形象、首次展出仅重48克的曲裾式素纱襌衣、展出T形帛画原件……尤其是《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修订本出版,多个错误提法被修正,令世人瞩目,也再度唤醒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记忆。

重中之重 简牍帛书

马王堆汉墓出土近3万件文物,众多珍贵文物中,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简牍帛书,是重中之重。近期,《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修订本出版。修订本不仅重写了若干篇目,还公布了湖南博物院新发现的帛书、帛画残片二百三十余片。

躬耕半生 个中翘楚

20世纪70年代,中国古文字著名学者裘锡圭先生就开始专注于马王堆帛书研究,通过对马王堆简帛的释读,可以校正今本的错误,使人们更准确地了解我国古代哲人的思想。比如,过去一般将《老子》中的“道可道,非常道”解释为“可以讲说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将“名可名,非常名”解释为“可以叫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裘锡圭在整理马王堆帛书的过程中发现,马王堆帛书作“道可道也”“名可名也”,这说明不能像过去那样理解,“道可道也”“名可名也”应该解释为“道是可以言说的”“名是可以命名的”。

这次《集成》修订本编纂工作起步时,裘锡圭已近90岁高龄,他仍坚持每日工作两至三小时,主要负责重读乙本《老子》注释。

重大调整“大一”有误

此次出版的《集成》修订本中,有几个重大调整,其中之一便是著名的《太一祝图》。由于帛片的皱缩、断裂、变形等原因,容易造成帛书文字尤其是残字的误释,研究学者提出,原祝祷词的所谓“大一”两字,其实是对“三”字的误认——“三”字最下边一横是正常状态,上边两横因帛的拼缀不密合和疏豁扭曲,被误认为“大”字,与下边一横合起来后,被读为“大一”两字。为此,修订本“图版”对“三”字所在的帛片进行了调整,基本恢复了“三”字的原貌。

>>>详见第5版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报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