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钢板阵”撤走 扰民噪声消失 轨交指示牌脏污 市民呼吁“擦亮” 看病线路少6站点 沿线居民乘车不便
第6版:帮侬忙 2024-10-08

看病线路少6站点 沿线居民乘车不便

公交820路途经多家医院,下行线路站点设置能否更便民

公交820路上行线路始发站靠近市六医院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李晓明

公路820路上行线路有17个站点

公交820路下行线路只有11个站点

徐汇区长桥地区多个小区居民向“新民帮侬忙”求助,家门口的820路公交线途经多家医院,是居民看病就医的重要线路,但该公交下行线路比上行线路少了6个站点,恰巧都是乘客较多的居民区,造成居民就医时“回来容易去时难”。他们呼吁,公交站点设置能否更加便民?

求医问药要转车

沿途居民不方便

70岁的张老伯住在罗秀路上的华馨公寓,身患慢性疾病的他每个月都要去第六人民医院复诊,每周还要去几次社区医院配药。“老人时间比较空闲,平时看病就医基本是公交出行,也比较实惠。”张老伯告诉记者,他经常要去医院,公交820路的车站就在小区旁边,途经两家医院也都有站点,看完病回来可以一部直达,但去医院却要颇费些周折。

“上下行站点差异大,我去医院走到站台要好几百米,要么换乘其他公交车,也费时耗力,不清楚公交公司是怎么考虑的?”他说,820路公交下行开往医院的方向,在他家门口没有设站,上行从医院回家的方向倒是有站点,造成去医院的时候不方便。

张老伯的苦恼并非偶例,罗秀新村、罗秀三村、长桥三村多个小区居民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明明家门口有820路公交站台,却只有上行方向,没有下行方向站台。居民想要乘坐820路公交前往医院看病遭遇尴尬,要么步行要么换乘公交。“经常去看病的多是老人,腿脚不好走不动路,换乘有时候等一部车要十几二十分钟,在站台上坐着站着,或步行至下一站都很吃力,也比较麻烦。”

上行下行差别大

主要原因有两个

什么是上行和下行线路?记者了解到,公交车有两个终点站,分别是主站和副站。对于公交线路来讲,线路由主站开往副站,称为“下行”;线路由副站开往主站,称为“上行”。而公交上行和下行线路差别的原因主要包括线路走向、道路条件、安全考虑以及站点布置等因素。

820路公交车上行是从柳州路宜山路(市六医院)出发,到华发路长华路。下行则是从华发路长华路出发至柳州路宜山路,途经六院、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长桥社区医院等多家医院,成为沿途居民看病就医的重要交通线路。

然而,820路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差别却很大,其中,上行线路共有17个站点,下行线路则只有11个站点,少了足足6个站点,分别为徐浦大桥、罗秀路龙吴路、罗秀路龙川路、罗香路龙临路、龙临路上中路和龙川北路罗城路,而这些减少的站点主要集中在长桥地区,又恰好是长桥三村、罗秀新村等居民较为集中的区域。这样就造成这几个小区的居民去六院等沿途医院看病,在家门口找不到820路公交的站点,只能望车兴叹,回家的时候才可以乘坐820路公交一部车直达小区门口。

从820路公交上行与下行的停靠线路上可以明显看出区别,上行线从柳州路宜山路向南开到终点站华发路长华路时,经龙吴路向西转入华发路终点站。但下行线从起点站出发时,则直接从华发路继续向西行驶,然后沿龙川路北上,少了好几个站点。“这些被漏掉的站点都是居民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小区,居民日常就医出行的需求也比较高,希望820路公交双向站点能够保持一致,这样我们居民看病往返就方便多了。”居民们希望记者帮助呼吁。

那么,为何820路公交的上行和下行站点相差这么多呢?记者联系到了820路公交线所属的上海巴士第二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820路公交车已经营运多年,该线路的“经营权证”规定了双向行驶的具体站点和线路。根据相关管理规定,经营者应当按照核准的线路、站点、班次、时刻等组织营运,不得擅自变更。至于该线路上行和下行的站点设置差别,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途经的长桥路是单行道,二是终点站华发路比较狭窄,如果公交车辆在此掉头的话存在安全隐患。对于居民反映的出行难问题,该公司表示,会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听取居民建议,尽力提供方便。

类似矛盾非偶例

站点调整不容易

实际上,记者调查了解到,上行线路与下行线路不一致,并非仅有820路公交线路,不少公交线路均存在着类似问题。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中,有不少市民反映公交上下行线路不一致,给出行造成了困扰。

业内人士指出,公交站点进行调整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线路调整应该遵循优化公交布局、提高线路运营效能、方便市民出行等原则,最终形成的优化方案由交通主管部门进行公示并征求意见。而在实际设计建设中,会涉及到区交通委、区房管局、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等多个条线职能部门与属地政府及公交公司,增设公交停靠站需要多方联动发力。

长桥三村等小区居民呼吁,希望相关部门能充分考虑到居民出行就医的实际需求,优化相关公交线路调整。对此,“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

本报记者 李晓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