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公司的财报提前曝光:第三季度订单量不及预期一半,只有26亿欧元;2025年净销售额预期下调为300亿至350亿欧元,低于此前预测区间的中间值。
这一负面消息令阿斯麦股价暴跌。据新华社报道,阿斯麦股价15日跌幅超过15%,创26年最大跌幅,公司市值一天之内蒸发超过500亿美元。有人宣称这是因为阿斯麦“过于依赖中国市场”,事实真是这样吗?
在华销售回落至正常水平
净销售额超过预期,达到75亿欧元,但净订单量仅为26亿欧元,远低于56亿欧元的普遍预期。阿斯麦首席财务官达森16日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预计明年在华销售额将下降,原因之一是美国的出口限制。然而,这并不能与“阿斯麦过于依赖中国市场”直接画上等号。
阿斯麦表示,近年来公司在中国市场供不应求,但中国以外市场的客户需求减少。一增一减,导致在中国的销售额占比上升。
“中国是阿斯麦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美国塔夫茨大学法律与外交学院国际历史学助理教授、《芯片战争》一书的作者米勒指出,受美国主导的出口限制的影响,阿斯麦在华销售额的大部分来自浸润式(DUV)光刻机,而非其最先进的极紫外线(EUV)光刻机。
原本阿斯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可以稳步增长,但迫于美国的压力,荷兰9月发布新的出口管制规则,扩大了需要申请出口许可的浸润式光刻机范围。在米勒看来,美国步步升级的限制措施“促使中国买家抓紧‘囤货’阿斯麦的浸润式光刻机”。有数据指出,今年前三个季度,阿斯麦在华销售额占比保持在接近50%的水平。
但随着中国客户的“囤货”需求得到满足,中国市场的订单量必然下降。正如阿斯麦首席财务官达森所说,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将回落到正常水平,“预计明年中国市场的销售占比约为20%,与历史水平相当”。
美国“大棒”让日子更难过
在4月刚刚“接棒”掌门的阿斯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富凯看来,20%的占比是公司在华业务的正常比例,“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这个数字是现实的”。但他补充说道:“当然,这要取决于与出口限制有关的因素。”
富凯的回应含蓄地表明,阿斯麦之所以拿到这样一份在外界看来惨淡的“成绩表”,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所谓“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而在于美国挥舞的出口限制“大棒”。
需要看到的是,阿斯麦“青睐”的中国市场需求回落,中国以外的市场也在萎缩。
分析机构“科技洞察力”副主席哈奇森指出,由于业绩下滑,英特尔8月表示将在2025年削减100亿美元资本支出,三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工厂建设进展缓慢,这两家大客户都在从阿斯麦撤回订单,而这一趋势只会随着美国出口限制升级而加剧。
多伦多一家咨询公司的创始人普拉卡什表示,“阿斯麦可能会看到其他设备需求的下降,不只是来自中国市场,还包括中国以外的市场”。
但此时,美国仍在施压荷兰加强对半导体设备的管制。有消息称,阿斯麦未来在中国维修和维护其半导体设备的能力可能受到限制。有分析认为,这或将成为中国国产光刻机研发加速的“催化剂”,而阿斯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可能进一步萎缩。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