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迫榴炮开火
火箭炮实弹射击
供弹员搬运弹药
炮兵分队指挥员掌握战场态势
“全连注意,榴弹瞬发引信,全号装药,一发装填!”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炮弹带着烈焰,直扑目标……日前,陆军某旅所属火力分队机动至野外,展开实战化、全要素、高强度实弹射击考核,全面检验炮兵分队快速反应、精准打击能力。
“近战多面手”
信息化战争的大格局下,旅级甚至更小单位的作战行动正成为主流,而旅属火力分队则是步兵和装甲兵在攻防中不可或缺的支援力量,它具有火力强大、机动灵活、信息化程度高、协同能力强等特点,能够快速机动至指定位置,迅速展开火力压制,为己方提供支援和掩护。
到达指定地域后,战炮班组迅速展开队形,构筑火炮阵地,短时间内既要完成快速打击,又要保证射击的精准,对于炮班组的每名官兵都是巨大考验。指挥员、侦察班、炮兵班密切配合,精准协同,各单位依据战场环境配置火力诸元、校正方位、装填弹药。整个阵地忙而不乱,在各自站位上快速、准确、平稳地完成火炮一系列操作。其中,一门门自行迫榴炮高扬炮管,直指前方,让人疑惑的是,好些炮车所指定的目标都不在目视范围内,“没有靶标如何射击?”当一些战士感到疑惑之际,一发发炮弹已呼啸而出,飞过山头,在山背掀起阵阵巨响。“原来目标在山后,看不见呢!”还没等战士们喘口气,炮阵地前方突然立起数十个简易目标,炮手熟练地降低炮管高度,采取平射方式迅速打击,目标应声而倒。
据介绍,迫榴炮的最大特点是“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可独立完成以往需要迫击炮、榴弹炮这两种火炮才能完成的火力支援任务,其典型作战模式是先用间瞄射击方式向远距离目标射击,发射杀伤爆破榴弹或迫击炮弹,为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然后在几秒内改用直瞄射击方式,向正在接近前沿阵地的坦克装甲目标射击。“自行迫榴炮可不简单,既可发射迫击炮弹、榴弹、子母弹和破甲弹,还可以使用精确制导炮弹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战士们如是说。
需要指出的是,射击过程中,由于目标距离长,射击间隔短,每一次炮弹出膛,车体都会晃动,射击诸元都会随之发生改变,差一个表尺或者一个方向,目标就会差出几十米甚至一百米,所以要想每次都能精准的命中靶区,在射击过程中,炮车上的瞄准手需要反复复瞄,调整瞄准具、表尺、方向,确保射击诸元一致。经战士们反映,国产自行迫榴炮射速高、射击精度好,实用性很强,堪称“近战多面手”。
“打了就能跑”
日照西山,该旅火力分队另一件“撒手锏”——新型轮式多管火箭炮悄然开赴预定阵地。机动途中,远在几十公里外的导演部就启动远程监控系统,对火箭炮分队的行军实施全程监控。当分队开进到接近作战地域时,导演部随即启动无线可视系统。无人机飞抵作战区域悬停,地面三维图像随之实时传输至指挥所显示屏。随着指挥员下达射击命令,一枚枚火箭弹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直击目标,刹那间,“敌”阵地一片火光。随后,新型侦察弹发射升空,不到一分钟,目标区域的图像就显示在指挥平台上,“敌”兵力部署、火力配系、毁伤效果等情况清晰可见,指挥员根据战场情况及时调整火力打击方案,迅速发起新一轮打击。据介绍,过去炮兵侦察大多在陆地单一平面展开,不仅“看不远”,而且“看不清”。现在,通过信息化升级,实现了侦察平台由陆地向空中拓展、侦察手段由静态向动态发展。在现场,各种侦测单元和一体化指挥平台联通后,各方数据很快实现兼容共享。各种侦察情报实时传输到指挥平台,整个战场透明可视。
在现场,指挥员能根据战场态势转变,及时对各个作战单元进行调控整合,随时呼唤各火力单元。各级指挥员都能通过指挥终端共享战场信息,这边指挥所刚定下决心,那边的部队就已完成作战准备,所有火炮终端成为信息网络中的节点。
由于现代炮兵侦察校射雷达的出现,对手可根据炮弹飞行轨迹,迅速确定我方炮阵地所在位置而后对我进行火力反制。就在几轮快速火力覆盖后,火箭炮分队快速向预备阵地转移,按照打击、转移、再打击、再转移的模式展开针对性训练,其间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打击与反打击课目接连展开。
“我们这次考核以实战为背景,还要涉及通信组网、情报汇集、指挥控制等内容,每一项都是我们考核的重点,最重要的还是检验如何缩短火力打击时间并提高火力打击效果。”连长谢才才表示,这次实弹射击训练,火力分队将实战化背景纳入演练全过程,炮兵分队按照射击准备时间、打击所用时间、目标是否命中作为考评评判标准,真正实现了陌生地域进驻就打、目标压制即刻转移,有效锤炼炮兵应战能力。
王坤 张龙 张仲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