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俗称“牛皮癣”,这是一种终身罹患、尚无法根治的慢性病。但如果患者的皮损(包括已经出现的共病)被控制得好,不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社交、婚恋、生育等,则可以说是达到了银屑病的“临床治愈”。如今,银屑病已经拥有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从外用药治疗、光疗、传统药物治疗到靶向药物治疗,以不同的形式帮助银屑病患者实现“临床治愈”。但哪怕是身处在“临床治愈”的状态下,银屑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仍然不可忽视,需随时防范银屑病的复发。只有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的护理,开展科学的护理,才能长久地维持舒适的生活状态。
清洁与保湿是护理的基础
清洁是银屑病患者日常护理的重要步骤,尤其是头皮或身体有皮损的患者,通常建议每天洗头洗澡。这是因为洗澡能有效清除皮肤表面的鳞屑,这些鳞屑不仅可能阻碍汗腺的正常分泌,还可能成为病原体生长的温床,影响皮肤和黏膜的正常功能,从而可能导致银屑病的反复发作。
皮肤保湿是银屑病患者的终身功课,沐浴后应在皮肤仍然湿润的状态下尽快涂抹保湿霜,以锁住水分,保持皮肤的湿润和健康。患者要选择经过临床验证对银屑病有辅助治疗作用的保湿剂,一般每日1次,对特别干燥的皮肤可以每日2次。
杜绝七大诱因预防复发
银屑病复发的主要诱因有:皮肤屏障受损、饮食不健康、不运动、睡眠习惯差、吸烟或饮酒、心理压力过大等。
皮肤屏障相当于人体皮肤最外层的保护层,类似于一层坚固的铠甲。一旦这层屏障受损,便会引发众多问题,包括外界过敏原和微生物的侵入,这些因素可渗透至真皮浅层,进而触发炎症反应。因此,皮肤屏障的损伤是炎症反应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
饮食与银屑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受关注的焦点。从西医角度来看,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我们认为银屑病与饮食,如摄入牛羊肉、海鲜等,以及中医所说的“发物”,并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反之饮食的多样性对健康至关重要,过度限制饮食可能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但吸烟、饮酒必须杜绝,两者均会导致银屑病加重和复发。
此外,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而银屑病患者需要坚持运动。但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于疲劳。
银屑病还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许多患者的发病诱因可能与重大的家庭变故、工作压力过大等心理压力有关,部分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如冬季病情加重,而有些患者的病情与工作强度密切相关。例如,“双十一”期间,从事电商行业的患者由于工作节奏过快和作息不规律,病情控制可能不佳。即便是那些已经在接受规范治疗,如生物制剂或小分子靶向药物的患者,也可能在工作压力大时出现皮损控制不佳的情况。
银屑病治疗与共病管理紧密关联
日常护理不当(如不良的饮食习惯、吸烟和饮酒等)会导致银屑病的反复发作,而疾病的反复发作可能引发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近年来医学界越来越关注的“共病”。共病看似学术性很强,但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它指的是银屑病患者群体中,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比如,有些银屑病患者伴有高血压,高血压状况难以通过常规治疗得到有效控制。而随着高效治疗手段的普及和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这些患者不仅银屑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而且原本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才能勉强控制的高血压,也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些个案反映出银屑病治疗与共病管理之间的关联,提示银屑病的临床控制在达到并维持在目标治疗水平时,不仅能够改善皮肤病变,还能有效预防共病的发生,并提升对已有共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难度。
银屑病的长期管理更需注重个体化
银屑病是一类不会传染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坚持治疗与管理,不擅自随意停药,不过度焦虑,把银屑病控制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确实属于银屑病整体治疗管理的核心要点。
在银屑病长期治疗管理的要求下,如今的整体治疗策略也由传统的轻度、中度、重度三分法变成了二分法——轻症的局部治疗,患者可使用外用药;中重度或累及特殊部位或局部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及时启动系统治疗,包括传统免疫抑制剂和靶向疗法。新的治疗策略一方面方便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决策,另一方面也便于患者与医生探讨并交流治疗方案。因为现在的医疗决策不单单是医生基于病情去判断,更需要患者结合生活、学习、工作习惯选择适合的用药方式,从而更好地长期坚持。比如,目前常用的靶向治疗中有大分子生物制剂与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的选择,有些重度患者希望治疗强效,但日常习惯容易漏药,那么,生物制剂更适合。但大分子药物需要冷藏,需要每次去医院注射治疗,或许不太适合某些患者,比如经常出差的“空中飞人”、住校的学生、不喜欢打针的人。对于他们而言,综合考虑病情、学习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有些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每天吃一片的方式更能接受。无论哪种治疗方式,经济性都是长期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今年医保谈判结果的公布,创新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也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这将大大减轻患者在经济上的顾虑和压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安心地接受创新治疗方案。
聂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