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凤
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北京人艺携几部大剧到上海上音歌剧院驻演,琴姐的儿媳陪伴她观赏《茶馆》《日出》。沉浸式体验“追剧”欢乐的琴姐,发给我微信炫耀:“《茶馆》是北京人艺的镇馆之宝,被誉为半部中国话剧发展史,我终于如愿以偿!”还配发了她在海报前溢满笑容的照片。
琴姐与话剧的缘分可回溯到上世纪60年代。母亲工作的厂工会组织职工观看上海青年话剧团的话剧《雷锋》,她随母亲观剧,被雷锋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精彩剧情深深感动,由此爱上话剧。之后,进入工厂的琴姐,通过自学考进全日制职工大学,毕业后成为机械设计工程师,少有时间观赏话剧了。难得一次观剧还差点与当时的男友,如今的老公分手呢。那次,她得到两张话剧观摩票,是西藏话剧学院毕业生到上海戏剧学院小剧场汇报演出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是藏语演出配有同步翻译耳机。剧情进入高潮,男友竟然呼呼睡着了,生气的琴姐足足有两周不理睬这个“文艺小白”。
退休后,琴姐重拾旧好,不仅是话剧艺术的拥趸,还触类旁通地爱上了越剧、沪剧、舞剧等,很有“文艺阿姨”的范儿。她带领几位同好志愿者到商务楼送戏上门,利用白领午休为他们讲解话剧表演艺术的内核,教他们来段越剧兰花指甩水袖,连我这少有艺术细胞的张阿姨,只因是琴姐的闺蜜,也随她在大世界滑稽戏《疯狂教室》里放肆了一回;更在富丽堂皇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用泪水与欢笑欣赏了芭蕾舞剧《白毛女》。
由衷地赞叹:被“追剧”滋润的琴姐,不知老之将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