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剑烽)记者从昨天召开的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媒体通气会上获悉,市知识产权局、市数据局联合印发《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暂行办法》12月8日起正式施行,目前已审查通过并公示158件数据产品,其中74件产品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实现了挂牌交易,首单1亿元的质押贷款已经落地。
据介绍,与国内其他省市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试点相比,《暂行办法》是唯一由知识产权局与数据局联合印发的文件,作为目前全国试点省市中层级最高的“规范性文件”,它经过公众意见征求和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同意。
上海登记试点的重点放在对原始数据资源进行加工所形成的产品和服务上,聚焦数据加工产品,兼顾数据加工集合、数据技术算法,既回应了市场主体对可流通交易的数据加工产品和服务的登记需求,又避免了理论界关于原始数据集合是否具有知识产权的争议。尤其是对数据技术算法开展登记,目前在国内是唯一的,满足了数据企业的迫切需求。
上海数据交易所近日宣布,联合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武汉分行,落地上海首笔数据产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案例。此次融资涉及的核心资产是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的“睿思数据平台”知识产权,获得1亿元银行授信。此前,这件数据产品已通过实质性审查和登记,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
与其他试点地方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中心、标准研究院和数据交易公司名义颁发登记证书不同,上海是唯一以行政机关——市知识产权局名义颁发登记证书的地方。很多外地企业前来申请,就是看中了行政机关发证的权威性。目前,上海已建立由100多家数据企业、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组成的“知识产权数商”,并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G60科创走廊、徐汇漕河泾开发区等重点区域进行多次政策宣讲,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服务,更好地服务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