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湖高铁正式通车、上海轨交17号线西延伸建成投运、元荡23公里岸线整体贯通、水乡客厅·方厅水院初具雏形……昨天,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交出五周年建设成绩单: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来,累计形成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8项已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推进两轮共计180个重点项目。
发展新面貌
据介绍,经过五年建设,示范区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75%大幅提升到98.1%,“一河三湖”水环境质量已提前达到2025年规划目标,生态底色更亮。2023年,青浦、吴江、嘉善“两区一县”GDP合计47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729亿元,分别较2019年年均增长5.94%和8.19%;R&D经费投入强度增至4.2%,高于长三角三省一市平均水平,领先全国平均水平,示范区发展成色更足。
上海轨交17号线西延伸、吴江苏州南站的投入使用,沪苏湖高铁的开通运行,9条省际“断头路”陆续通车……五年来,示范区交通路网逐步成形,“轨道上的示范区”加快呈现,昔日省界的交通洼地,正在一步步抬升,成为区域联动的枢纽;青浦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现投入使用,英诺赛科、云顶新耀等项目建成投运,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成立,示范区投资开发基金设立……在这里,产业集聚功能效应已然显现,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更加畅通。
一体化发展的“红利”正惠及“示范区人”。先后发布5批63项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区域内531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926家药店实现跨省医保结算,8条跨省公交累计发送乘客超384.6万人次,网上跨省通办事项超3500项,累计办件量达11.6万件。“国家‘大战略’给示范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小幸福’。”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顾军说。
创新“试验田”
五年来,示范区聚焦区域一体化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示范效应。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探索形成了“推进制度创新、落实改革授权、加快复制推广”工作链条。
聚焦重点领域,示范区不断深化制度创新,今年新推出了18项制度创新成果。强化规划引领,基本形成“1+1+N+X”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体检评估等机制,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突出绿色发展,加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实施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等机制,构建生态保护制度“四梁八柱”。
在落实改革授权方面,中央区域办印发两批改革授权事项清单,赋予示范区18个事项改革自主权。“目前,7项已承接落实,其中‘深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改革’等3项已形成了首单案例。”顾军说。
与此同时,示范区建立了制度创新成果常态化总结发布工作机制,前三季度围绕3个领域共发布10项成果,为其他地区提供示范借鉴。
本报记者 毛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