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看视频
全增嘏学贯中西,通晓英、法、德、俄等多门外语,被誉为“中国英语四大家之一”,是复旦大学外国哲学学科的奠基者。
20世纪30年代,全增嘏曾在愚园路1283号担任《天下》月刊的编辑,这是首份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面向世界发行的全英文刊物。
编杂志沟通中西
全增嘏是清代浙东学派名家全祖望的后裔,13岁进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练就流利的英语。1923年,20岁的全增嘏赴美留学攻读西方哲学,先在斯坦福大学念本科,后在哈佛大学取得哲学硕士学位。
凭借高超的英语水平、深厚的西方哲学与文学素养,全增嘏1928年回国后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大夏大学、暨南大学等学校任教。20世纪30年代初,全增嘏撰写的《西洋哲学小史》经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开创国内西方哲学史研究之先河。
全增嘏先后担任英文期刊《中国评论》(周刊)、《天下》(月刊)编辑,《论语》主编。1935年创刊的《天下》(T’ien Hsia Monthly),是首份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面向世界发行的全英文刊物,主要是向欧美世界介绍中国文化,沟通中西。当时,《天下》月刊的编辑部地址在愚园路1283号,月刊的广告语是“凡能读英文的人,都应该读《天下》月刊”。《天下》月刊集中了上海一批欧美派学者,温源宁、全增嘏、姚莘农、林语堂任编辑,作者有邵洵美、钱锺书等。当时,全增嘏也为这本杂志撰写了大量诠释中国文化的英文文章。
1938年受时局影响,《天下》编辑部整体迁往香港,全增嘏在香港继续担任杂志编辑,同时在香港岭南大学、香港大学任教。抗日战争时期,全增嘏在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外文系执教,开启复旦生涯。
教学生踏实严谨
1956年,复旦哲学系建立,全增嘏从外文系调到哲学系,任西方哲学教研室和逻辑学教研室的主任。全增嘏的弟子姚介厚透露,全增嘏当时开设了“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批判”课程,是在国内最早系统讲授现代西方哲学的学者。全增嘏不仅有完整讲稿,更对每个流派精雕细刻、深入剖析,朗声讲解时全场屏息倾听。
从20世纪60年代初恢复招研究生至“文革”,全增嘏只招了姚介厚和黄颂杰两名研究生。当时,全增嘏住在复旦第一宿舍8号,两位学生每两周都要到他家去,在那古朴的小客厅上专业课与专业英语课。姚介厚曾回忆:“全先生总是循循善诱,亲切教诲,和蔼平易,悉心育人,我们终生不忘。”黄颂杰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上以《扎根学术的全增嘏》一文,回忆全增嘏的严谨治学,“他讲课总有准备充分的讲稿,写文章总是反复思考、琢磨,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观点,是不会下笔的。他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先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堆积大量自己也没有消化理解的材料,也不要装腔作势说空话。他的英语造诣精深,但他做翻译非常严谨。他和夫人胡文淑教授共同翻译狄更斯的《艰难时世》时,两人常常为求一字一句的最佳翻译而争得不可开交。晚年他翻译了好几本高难度的学术名著,每个译本总要反复修改校订数次。全先生满肚子的学问,可是他不动声色,不愿流露,功夫本领一般只用上几分,决不会全部使出来。他讨厌卖弄学问,炫耀自夸,也反对读书光求快而不求甚解,更反对不懂装懂。”
当时,国权路上的来喜饭店是不少复旦教授的“食堂”,全增嘏也是其中之一。全增嘏教授的儿子胡庆沈记得,那时来喜就有外卖,炒菜装在上下三格的竹制提篮中,“我奶奶爱吃‘四喜丸子’(狮子头),所以父亲每次叫菜都会点。丸子每盆四个,配有青菜,吃起来酥而不腻,非常入味。”
文 沈琦华 图金 晶
周边漫步
路易·艾黎故居
地址:愚园路1315弄4号
路易·艾黎,1897年12月2日出生,新西兰人。路易·艾黎1927年4月21日来到中国,此后长期居住在中国。他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
1932年至1937年期间,路易·艾黎居住在愚园路1315弄4号。这是一幢三层的西式住房,室外有扶梯可以直上二楼居室,底楼的前半部分为会客室和餐厅,后半部分则是厨房等辅助用房。中部有一间小工房,内置一台车床和一些工具。底楼沿弄堂有汽车库,房前有小花园。
云寿坊
地址:愚园路718弄
云寿坊小区为三排联列式新里,每幢房子为三层单开间,面积均200平方米左右,一楼为厨房、卫生间和客厅,一楼半为亭子间,二楼朝面一大间带卫生间,二楼半为亭子间,三楼朝南一大间带卫生间,三楼半为小露台。亭子间和朝南房间之间,有一个内通风天井。
四明别墅
地址:愚园路576弄
四明别墅,新式里弄住宅,上海凯泰建筑公司1931年设计,砖混结构。四明别墅内共6幢建筑,40个居住单元,户型多样,单体建筑为红色机平瓦四坡顶,立面为清水红砖墙,局部为水泥拉毛墙面,细部具有装饰艺术派风格。
中国流行音乐、儿童歌舞音乐之父黎锦晖,著名医学专家林元英等历史名人都曾经在四明别墅生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