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泾古镇河道密布,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巷”的美誉,其中建于元代的致和桥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枫泾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并在继续使用的古代石拱桥。
“天目来源一水长,玉虚高观峙中央,界桥两岸分南北,半隶茸城半魏塘”,枫泾词人沈蓉城在《枫溪竹枝词》的开篇之作中描写了枫泾古镇最具特色的历史地理特征——“茸城”,是松江府城的别称,历史上曾属江苏;“魏塘”即浙江嘉善县城。枫泾历史上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被称为“吴根越角”。从有市以来,枫泾就南北分治,枫泾界碑线旁,一步可以踩两省,还有刻有“吴界”和“越界”的石碑。
古镇上的致和桥为单孔石拱桥,桥体大部分由武康石花岗岩组成,东西走向,跨镇区市河。桥全长26.3米,宽2.9米,桥面两侧各有15块条石作栏板,两端各有16级阶石,造型古朴雄伟,反映了元代桥梁的风格特色。致和年号是元泰定帝所使用年号,历史上仅存在一年,即1328年,致和桥就是于那一年所建,致和桥名保留下了重要的历史信息。《枫溪竹枝词》中写枫泾镇过年的一首就取景致和桥:“人事新年日日增,致和桥侧见欢腾。贫儿偏好牧猪戏,稚子常提走马灯。” 沈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