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守护居民健康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本报讯(记者 郜阳)“887365”,这是打浦桥街道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接头暗号”,更是一份“有人常驻、有灯常亮”的暖心承诺。如今,这道“接头暗号”正被越来越多的申城百姓所知晓。背后,则是这座城市基层卫生服务能级的不断提升。
药很全,不用排队很方便
“887365”,由坐落于市中心的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23年11月首创。代表的含义是:从工作日早上8时至晚上8时,一周7天实时守候,一年365天全年无休。中心主任金迎如是说:这是份“全天候守护、365天温暖”的民生承诺,承载着“有人常驻,有灯常亮”的温暖守护,让居民随时都能找到健康的依靠。
时针划过18时,当本报记者又一次来到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口处变得更加温馨,“有人常驻,有灯常亮”的灯牌格外醒目。冬日的夜幕下,不断有社区居民从中走出,有从家庭医生那儿配到药的老伯伯,有做完中医理疗的都市白领……大家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打浦桥位于黄浦经济核心区域,功能楼宇林立且职业人群聚集。”金迎介绍,“中心积极倾听各行业、各年龄群体的健康需求,锚定其差异化的生活节奏与模式,将服务时长与品质不断延伸,无论是日程紧凑的‘打工人’,抑或是错峰出行的‘夜行党’,都能在此满意而归。”据悉,这家基层医疗机构日均门诊量达1200人次,高峰时段可达近2000人次,夜门诊单日就诊量百余人次。
这道充满健康和关爱的“接头暗号”,如今在申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慢慢传播开来。春节前夕,宝山一位居民突然感冒,家中没药,但在“家门口的医院”得到了帮助,她感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很全,不用排队,真的很方便!
记者了解到,宝山区卫生健康委积极响应《2023-2025年本市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自去年起,区内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设“夜门诊”,实施“887365”服务,提高基层医疗的便利性与可及性。岁末年初,市民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节奏下,健康很容易“亮红灯”,而“家门口的医院”全年不停诊,给居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和健康获得感。
午间夜间门诊,年轻人最爱
更值得称赞的是,“887365”服务结合号源“下沉”、“三中心一诊室”实事项目、“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一系列举措,使宝山区社区居民健康服务形成闭环。2024年,宝山社区服务门诊量占比位居全市首位,签约重点人群组合内就诊率达75.78%。
在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层分段开展延时服务,响应辖区居民就诊需求。全区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双休日门诊,社区周末门诊日均诊疗人次数达281人次;区内25家涉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工作日晚间延长服务3小时,不早于晚间8时“关门”……延长服务时间内,除了提供全科诊疗、配药等常规服务,还“因地制宜”分时段“配套”检查检验、康复护理等。
金迎告诉记者,要重塑全人群对于社区医疗机构的“刻板印象”,让社区的“健康网底”得以绽放出蓬勃新姿态。为此,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职业人群常见的失眠、亚健康、运动损伤等问题,开设了中医失眠专病门诊、健康管理门诊、马拉松门诊、产后康复门诊等,并在二三级医院专家的“强势助力”下,不断深化社区全科医生及治疗师的专业技能,让“887365”的午间、夜间门诊深受年轻群体的喜爱。“中心还在探索数字赋能核心业务,将‘887365’的延时服务模式自线下拓展至线上,让居民与社区医疗、社区医生的距离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