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中,上海市作家协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这是上海文学界工作者的一次大集合。
回望来时路,文学的星火始终与城市的脉搏同频共振。76年前的5月26日,上海苏州河以南市区解放的第二天,文学工作者协会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1954年12月13日,原华东作协改名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在致辞中说:“上海市作家协会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潜心文学精品创作、书写伟大创业历程,厚植人才成才土壤、强化文学人才培养,健全基层文学组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精心组织文学交流、稳固建设文学阵地。上海的广大作家与文学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生动讴歌火热实践,热忱抒发时代精神,浓墨重彩书写了上海文学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过去六年的文学创作,可谓繁花似锦。《红日》《上海的早晨》《蹉跎岁月》《长恨歌》《繁花》等作品入选2019年度“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反映了上海作家的笔耕不辍和不懈探索。陈尚君独立纂校的《唐五代诗全编》出版,是当代唐诗研究和古籍文献整理的高标巨擘。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和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郜元宝的《编年史和全景图——细读〈平凡的世界〉》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诗·恐龙妈妈孵蛋》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幼儿文学奖,马伯庸的《大医》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奖,上海市作协实现了“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作协四大奖项的“大满贯”,在当代中国文学版图上镌刻下醒目的海派印记。
上海网络作家协会在六年间新吸纳会员351人,会员总人数达1921人,新吸纳网络作协会员232人,网络作协会员总人数达577人,共8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重点创作扶持,5部作品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11人次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4部作品获得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