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探索协商新路径 乔治·布恩  上海法院的司法流程很高效 “家+书屋”能否成为协同育人的创新样本 六大文旅新地标公布 扎根基层调研  精选提案赴会
第4版:上海新闻 2025-02-26
全国政协委员丁光宏:将专业深度与民生痛点织成履职图谱

扎根基层调研 精选提案赴会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复旦大学教授、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丁光宏的日程安排愈加紧密。作为一名履职经验丰富的委员,他每年坚持深入基层调研并提出提案,将专业深度与民生温度编织成履职图谱,探寻解题方案。

长三角职教一体化

作为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丁光宏持续关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他带队赴广东调研,走访江苏、浙江等地职业院校,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推进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的提案。

提案建议构建长三角职业高校协同发展体系:搭建跨区域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实训设备及实习机会,推动师资互聘与学生跨校实践;成立校企产业联合体,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设立国际协作专项机构,统筹技术合作与成果转化,共同服务区域高新产业发展。

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丁光宏发现,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区域协同,都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梗阻。去年年底,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的开通,让他看到了上海交通的“新速度”,但也暴露了配套建设的滞后问题。

以三林南站为例,距离最近的轨交8号线芦恒路站尚有2—3公里,周边几乎没有公交线路覆盖,也没有配套的停车场,市民只能选择乘坐网约车出行。与之连接的闵行区段仅有100多米的距离,至今仍是一片荒地。网约车开到这里必须掉头,导致交通拥堵不堪。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他专门提交了提案,建议加快推进站点周边道路建设,解决“断头路”的问题。同时,规划实施“停车+换乘”(P+R)设施建设,为沿线居民和通勤人员提供停车和换乘条件。

政协扎根于百姓中

过去一年里,丁光宏多次赴嘉定调研,他发现,由嘉定区政协打造的“我嘉·协商”平台,专门辟出空间,让政协委员有机会与民意面对面。“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既能获取基层一手信息,又能与群众面对面解释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在他看来,委员履职不应是简单的传声筒,而要做信息转换器。“有价值的讨论本身就会沉淀为提案素材,一些即便是暂时无解的问题,坦诚交流后的‘心服口服’,也是基层协商的重要成果。”

这两天,丁光宏正加紧完善“我嘉·协商”的案例素材。他正计划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协委员“推介”这一程序规范、实效优先的上海模式。

AI浪潮下的中医传承

这些年,丁光宏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医现代化。“过去名医需数十年积累临床经验,而AI大模型可快速整合千年典籍和现代诊疗数据,传统的传承方式很可能被AI的集体智慧所替代。”但同时,AI也为中医药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契机。依托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系统梳理散见于各类古籍中的中医知识,破解“汗牛充栋却利用率低”的困境。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他也将带着AI浪潮下中医传承问题的前瞻性思考赴会。 本报记者 解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