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用镜头构筑文化记忆
第16版:镜头艺术 2025-03-01

用镜头构筑文化记忆

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天地神农》剧照

越剧《家》剧照

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剧照

淮剧小戏《画中画》剧照

上海芭蕾舞团《花样年华》剧照

舞剧《一起跳舞吧》剧照

上海杂技团《雕刻时光》剧照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沪剧《敦煌女儿》剧照

话剧《中国梦》剧照

◆沈伟民

一幅幅照片,仿佛凝聚着一股无形的力量,这股力量中蕴含着思想的力量、情感的力量、传播的力量。《凝心聚影》不仅是一部记录上海文艺舞台近半个世纪发展的摄影集,更是一部凝聚了思想、情感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史册。这部由祖忠人创作的摄影集,以1978至2024年的时间跨度,全景式记录了上海的文艺舞台。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文艺繁荣的生动写照,更是对中国舞台艺术发展脉络的深度梳理。

作品以“回眸·新世纪”“同行·新世纪”“放歌·新时代”三大篇章构建叙事链。开篇1978年话剧《于无声处》打破思想禁锢,终章2024年舞剧《李清照》展现国风新韵,形成跨越46年的艺术对话。书中既收录《尚长荣三部曲》等戏剧经典,也记录《时空之旅》等跨界创新;既有1999年国际艺术节盛况,亦存2004年越剧“四大名旦”七十年庆的群体记忆,构建起兼具历史纵深与文化广度的影像矩阵。

祖忠人突破静态记录模式,运用动态构图捕捉演员神态,通过光影对比强化戏剧张力。1986年昆剧《血手印》编导团队的专注瞬间、2000年《阿伊达》万人体育场的震撼场景,皆展现出对“决定性瞬间”的精准把握。其镜头不仅定格艺术本体,更留存城市集体记忆——从实验话剧的先锋姿态到传统经典的复排传承,从水磨昆腔的婉转悠扬到音乐剧的现代奔放,海派文化的多元包容在光影中自然流淌。

78岁的祖忠人用四十年坚守诠释“择一事终一生”的职业精神。他提出“寻找美、发现美、记录美”的创作哲学,将摄影升华为文化守护。在数字技术重构艺术形态的今天,这部影像档案具有双重启示:既为非遗数字化保护提供范本,也证明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生命力。

当数字技术不断解构艺术形态之时,祖忠人用镜头构筑的记忆共同体,恰似一剂温暖的文化清醒剂——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永恒性,在于对人性深度的勘探与时代精神的精准捕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