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纪录片《文运中国》今开播 魔童也怕被魔改 百年运河见证时代变迁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5-03-04

魔童也怕被魔改

截至昨晚8时,《哪吒2》累计票房(含预售及海外票房)达到20.01亿美元(约合145.16亿人民币),成为首部票房超过20亿美元的亚洲电影。

随着《哪吒2》的热映,哪吒再度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可谁能想到,网络上掀起的AI魔改浪潮,竟让这个向来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英雄“瑟瑟发抖”。脑洞大开的网友不仅让哪吒喝上了白酒,申公豹也成为了充满哲理的人生导师。在AI的加工下,他们纷纷走向令人匪夷所思的方向,引发大众对经典改编边界的深刻反思。

在AI魔改视频里,哪吒不再是脚踩风火轮、手持乾坤圈对抗恶势力的正义化身。网友利用AI技术,将哪吒的形象进行魔改,硬生生把他塞进了白酒广告的场景中。视频里,哪吒被设定为拿起白酒,脸上露出与他原本纯真英雄形象极不相符的商业推广表情,台词也全是对白酒品牌的夸赞之词,让观众直呼“三观尽毁”。

申公豹同样没能逃过魔改的“毒手”。在AI的重塑下,他摇身一变成了哲理达人,站在奇异场景中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输出看似高深莫测的人生哲理,影片里的形象消失得无影无踪。

还有齐天大圣孙悟空,不再是在花果山与天庭斗智斗勇、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美猴王,竟骑着摩托车在现代都市街道飞驰,金箍棒成了时髦装饰,取经冒险沦为街头耍帅。经典的《甄嬛传》也未能幸免,原本充满心机与谋略的后宫争斗,被改编成无厘头搞笑情景剧,人物性格和剧情逻辑全被打乱。

从法律角度审视,这些AI魔改视频大多未经版权方授权。擅自挪用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元素,已然构成对原作者版权的侵犯。在AI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创作者尽情享受着AI带来的创作便利,却在不经意间忽视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宛如一颗“定时炸弹”,严重破坏了影视行业创作与版权保护之间的微妙平衡。长此以往,创作者的热情会被消磨殆尽,整个影视创作生态也将陷入混乱无序的局面。在道德层面,经典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精神的瑰宝,承载着大众的情感记忆。随意对经典进行魔改,尤其是对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肆意歪曲,无疑是对文化传承的亵渎。这种行为不仅会误导观众对经典的理解,更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青少年正处于汲取知识、塑造三观的关键时期,一旦接触到这些被魔改得面目全非的经典,很容易在认知上产生偏差,进而影响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正确的价值判断。

不可否认,AI魔改展现出了大众的无限创造力,为娱乐领域注入了全新活力,反映出人们对多元化娱乐体验的强烈渴望,是大众借助新技术表达自我、突破常规的生动体现。这股创新力量为文化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向,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但是,创新创造需要在法律的边界内驰骋。影视行业应强化自律意识,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行业规范,明确AI创作的规则与红线,在保障创新活力的同时,严厉约束恶意侵权的魔改行为;相关平台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严格的审核流程,加大对侵权内容的排查与处理力度,为优质、合法的创作提供健康的传播环境;创作者更要不断提升法律素养和文化担当,深刻领悟尊重版权是创作的基本前提,在尊重经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巧妙运用AI技术进行创新表达,实现经典与现代创意的有机融合。

任何改编,只有在鼓励创新创造与坚守法律道德底线之间找到平衡,才能让文化创作的源泉长流不息,推动文化产业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