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中国大奖赛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记者 李铭珅 摄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与我国“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体育产业正加速迈向绿色转型的新纪元。昨天,“2025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对话分享会”在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举办。本次分享会以“释放体育力量,拥抱绿色未来”为核心理念,汇聚政府部门、学术智库、驻沪领馆、投资机构以及各行业代表,探讨并助推上海体育赛事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即将举行的F1中国大奖赛也成为关注的重点。
融入每一个细节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体育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赛事组织、场馆运营等活动中,而中国赛车运动,通过新能源技术研发、可持续燃料应用及赛事运营优化等举措引领行业变革。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专职副主席、秘书长何建东在致辞中表示:“让每一场赛事的举办,都成为可持续发展技术应用的展示平台;让每一次轮胎与赛道的摩擦,都留下绿色创新的印记。”
体育赛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以其激活经济脉动,更需为其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今年,上海将举办174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彰显出上海赛事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巨大潜力。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作为体育赛事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城市,将协同体育赛事领域的各方力量,围绕建设“更可持续的韧性生态之城”美好愿景,共同打造赛事绿色发展“上海模式”。
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舒炜以本届F1中国大奖赛为例,介绍了赛事在绿色出行、无障碍服务、女性车手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在服务维度上,绿色成为观赛体验的底色。除增加直饮点、减少塑料与废弃物外,赛时加密地铁班次,倡导绿色出行;引入电动叉车和电动接驳车,减少现场的能源消耗……让可持续发展理念真正融入办赛的每一个细节。”
围场拒绝塑料瓶
为高效推动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华群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可持续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严弘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携手在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与实践,为中国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亦斌、上海市体育产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培红、上海东方体育评估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由会贞、中国首位F1学院外卡车手师炜,围绕“体育赛事的可持续未来”展开了深度对话。
F1中国大奖赛仍是对话的焦点之一,“以前我们也会要求垃圾分类,但今年F1要求更高,在围场中不允许有任何一个塑料瓶出现,所有饮用水都要用玻璃瓶装或直饮水接入。”杨亦斌介绍,“对于赛事本身来说,短期肯定需要增加投入,而且无法马上转化为商业收益,但从长期来看,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赛事本身也是平台,能带动全社会认可和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赛事也会优化品牌形象,建立长期的竞争力。”
本次分享会由上海市体育总会和久事体育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提供学术支持,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指导。
本报记者 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