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亚宁)往脑袋上打一针,有望彻底治愈帕金森综合征。这在顶尖生命科学家的实验室里已经不是梦,但要进入临床造福患者,中间最大的鸿沟也许不是“十年磨一剑”,而是数十亿元的持续投资。记者从日前在沪举行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化进展与项目融资路演对接会上获悉,上海正在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强化投融资支持: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之一,规模为225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将着力培育中长期投资者和耐心资本;设立100亿元的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支持生物医药创新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作为生物医药前沿创新的科技“尖峰”,细胞与基因治疗(CGT)发展潜力巨大。据业界分析,预计到2030年,全球细胞与基因治疗的产值将达到800亿美元。今年中国相关产值将突破180亿元。近年来,上海在CGT领域实现创新策源能力、临床研究水平与产业发展能级的全面提升,持续巩固全国领先地位,并加速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
创立于2021年的上海跃赛生物正将“一针治愈帕金森”的实验室成果推向临床。其创始人是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组长陈跃军博士。他带领团队解析了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分化的单细胞谱系,并开发了更安全有效的帕金森病细胞治疗新策略,以及破解了帕金森病细胞治疗中移植细胞环路整合和作用的新机制。今年2月,跃赛生物研发的自体iPSC衍生细胞药物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在中美两国都获批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iPSC来源帕金森病自体细胞治疗药物。“在这个创新药领域,我们处于国际第一梯队,有望给众多帕金森病患者带来福音。3月1日,首位临床受试患者已经在瑞金医院完成注射,未来两年我们计划完成一期至二期临床,并拿到相关批件。”跃赛生物商务副总王彦林说。
随着临床试验的深入推进及相关安全数据和药物有效性分析的不断出炉,已经耗费两三亿元投资的跃赛生物还需要持续不断的亿级资金。幸运的是,瞄准创新药的耐心资本在上海渐入佳境。“去年,我们已经拿到了石药国方基金的投资。”王彦林说。据了解,石药国方基金由国方创新与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石药集团共同发起创立。而这只基金正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的首批合作子基金之一。
据悉,上海市科委、市卫健委等部门近年来联合发布了促进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去年7月,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发布,其中包括规模为225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上海国投先导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治告诉记者,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已遴选出4只合作子基金。在细胞与基因治疗这条赛道上,母基金和子基金投资了26个项目,投资总额为23.04亿元,其中上海项目有1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