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看“节气版·十万个为什么”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科高司成副主任医师表示,春分养生既要把握春生之机,又需防范春病之扰。请市民朋友记住“三忌三宜”:忌动怒、忌贪凉、忌熬夜;宜踏青、宜食青、宜梳头。
春分时节乍暖还寒,人体阳气初升而未壮,此时若过早减去冬衣,犹如幼苗突遇“倒春寒”。市民如遇上冷空气来袭,气温急转直下,要懂得“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尤其要护住“三阳之会”的头部、“阳脉之海”的后颈,以及“元气之根”的腰腹。选择“洋葱式”穿衣法,以棉麻材质为主,外搭防风马甲或丝巾,既顺应春气升发,又防风寒侵袭。
不得不提的是,这几天又将迎来近30℃的气温,当处于较热的午后,衣服还是以轻薄透气舒适为主,不要把这层层“洋葱”全穿在身上,要以实际气温为准。
春季属木,与五脏中的肝相对应。肝主疏泄,若功能失常,会导致气血瘀滞、情绪波动,甚至影响脾胃消化。抓住此时机疏肝理气,可为全年气血畅通打下基础。
春天饮食“宜甘省酸”,是因为酸味入肝,过量食酸(如醋、山楂)会助长肝气,导致肝木克脾土,引发食欲不振、腹胀。而甘味入脾,甘味食物(如山药、红枣、小米)等能补益脾胃,化解肝气过旺对脾的压制。现代营养学也认为甘味食物多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血糖、舒缓情绪,与中医的“甘缓”理论相契合。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甘味”并非蛋糕、糖果等高糖高油脂的甜食。
推荐一道时令药膳:春笋枸杞粥。取鲜笋丁50克、粳米100克、枸杞15克,文火慢熬,既养肝明目又健脾和胃。但需注意“发物”如香椿、春笋等,过敏体质者宜焯水后少量食用,尤其对于有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胃病的患者,不宜吃春笋,以免诱发疾病。
《养生论》提到:“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头部穴位丰富,每天早上梳头一二百下,可以起到宣散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保健作用。市民朋友也可以在午后休息时按压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该穴位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凹陷处,用拇指揉按3分钟,配合深呼吸,可疏肝理气,缓解头痛、目赤、胁痛等不适。本报记者 郜阳